2010年1月18日 星期一

谷歌创始人布林:谢谢您带我们离开苏联

近几日,Google公司官方博客透露的如果其无法获得“在中国境内提供一个不经审查的搜索引擎”,就拟退出中国市场的新闻成为世界各国媒体关注的焦点,其所带来的震荡和影响恐怕不是现在就可以完全说得清的。不过,据报,Google的这一决策,一个关键人物起到了至为重要的作用,他就是 Google两位创始人之一: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披露,Google公司在决策之前酝酿了数周,两名创始人佩奇(LarryPage)和布林均参与了高层讨论。讨论中,首席执行官施密特(EricSchmidt)认为,应继续在华经营,尽力改变政权;但布林反驳说,公司已经尽了力,应该离开。讨论的结果显而易见是布林的意见最终占了上风,使Google终于回归了其“不作恶”的道德准则。报导中称,长期以来对于在华经营具有矛盾心理的布林,其童年是在同为共产国家的前苏联度过的,他因与中共政府合作审查内容而一直深陷道德困境。

那么,在前苏联的短暂的生活经历,为何让布林对共产国家产生了如此负面的印象呢?

1973年8月,布林于出生在莫斯科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亲米歇尔布林和母亲欧格尼娅布林均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大学。米歇尔是一位数学家,当时在莫斯科一所学校任教。一家三口加上布林的奶奶共同居住在莫斯科市中心的一套30平方米的公寓中。

1979 年,布林6岁时,全家被迫移民美国。在《Google故事》一书中,布林的父亲米歇尔详述了他们被迫离开的原因。“在前苏联,尽管官方称并不存在反犹主义,但在现实生活中,共产党却通过拒绝接受犹太人进入大学而将其排斥在高层专业人士之外,特别是物理系,犹太人完全不能涉足。”为此,米歇尔在报考大学时被迫将专业改为数学,尽管他的梦想是当一名宇航员。在大学期间,他的成绩全部为A。然而,尽管成绩优秀,因为他是犹太人,研究生院还是根本不考虑接收他。

童年时的布林就知道自己的父亲无法追求他所希望的职业,但直到在美国若干年后,他才进一步了解到了细节。

那是在1977年,当他的父亲参加完在波兰华沙举行的一个国际会议后,就对自己的妻子和母亲说:“我们不能再在这里呆下去了。”因为在会议上,他通过“自由地和来自美国、法国、德国和英国的学者们的交流”,发现“他的西方同仁们并非是怪物”。在对自己和儿子的未来仔细考虑后,布林的父亲决定移居美国。

然而,布林的奶奶不愿意离开莫斯科,因为这是她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家;而布林的母亲则最终表示跟随丈夫的决定。

1978 年9月,他们开始正式申请出境签证,其结果是布林的父亲米歇尔立即被学校解雇了;出于同样的原因,布林的母亲也不得不离开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在随后的8个月等待签证的过程中,丧失了固定收入的一家人只能靠布林的父母打零工糊口,而且当时的他们并不知道申请是否会被受理。在此期间,父亲利用照看布林的机会,教给了他有关计算机方面的知识。

1979年5月,一家人终于拿到了签证并被允许离开了前苏联。抵达美国后,布林的父亲在马里兰大学谋得了一个教职,直到现在他还是该校的数学教授,而布林的母亲则成为了美国宇航局的一名专家。聪明的布林在念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向老师提交了一份有关计算机打印输出的设计方案,这让老师大为吃惊。要知道,当时计算机还刚刚开始在美国普通家庭出现。

中学毕业后,布林进入马里兰大学攻读数学专业,由于成绩杰出,他在取得理学学士学位后获得了一个奖学金,随后进入斯坦福大学,并被校方允许免读硕士学位而直接攻读计算机专业的博士学位。在此期间,布林选择了休学,而与同窗好友佩奇一起创建了后来家喻户晓的互联网搜索引擎Google。

早在1990年,即布林17岁生日前,他的父亲率领一批在数学方面具有天分的高中生前往苏联进行为期二周的交换学习,布林亦在其中。此行唤起了布林童年时对专制政权的恐惧,他还记得当他面对苏联专制压迫时的第一个冲动就是将石头砸在警车上。在第二天的行程中,布林将父亲叫到一边,直视着他的眼睛说:“谢谢您将我们带出了苏联!”

布林的潜台词大概是:如果今天的他依旧生活在专制的苏联,那么他将同自己的父亲一样无法追求他的理想,甚至还要忍受专制带来的恐惧。是啊,如果当年布林的父亲没有将其带出苏联,Google是否能够诞生,亦或何时诞生都是个未知数吧。或许,在决定是否和怎样与中共打交道的过程中,这句话早已在布林的头脑中萦绕了许久,这也正是让他陷入道德困境的原因。然而,Google的妥协并没有换来其所希望的“让中国人接触到更多的信息和创造一个更加开放的互联网络”,反而让布林更清醒地意识到了与共产专制国家打交道无异与虎谋皮。

于是,布林一个漂亮的转身,将自己、将Google从道德的困境中解脱,将中共、将那些所有为了经济利益而出卖人权的公司、政府再次置于众目睽睽之下。中共、上述公司和政府何去何从,任由选择。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