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31日 星期六

上海媒体面子攸关,赈灾捐款明争暗斗

《亚洲周刊》/四川汶川地震后,中国各地的捐款向灾区蜂拥而至。在中国,捐款多少,何时捐款,透过什么渠道捐款,都是颇有学问,颇为讲究的。这次上海三大媒体集团在捐款问题上,更出现了一番明争暗斗。

五月十八日,中xuan部等七部委联合举办《爱的奉献——二零零八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这是中gong执政以来宣传文化界最大规模的一次义演募捐活动,总共募款十五亿元人民币(折合约二亿一千五百万美元)。凡捐款人民币五百万元就能上台亮相,上海有三家媒体集团参与募捐,捐款额是由市委宣传部统筹协调,结果指定文广集团上台,解放集团、文新集团各捐人民币三百万元。解放集团是集团一号人物赴京参加募捐活动,而文新集团则派出第三号人物赴京。在现场,解放集团临阵将捐款额增加到人民币六百五十五万元,于是出人意料地上台亮相,文新集团依然不折不扣执行宣传部的原标准,最终只能单独留在台下。解放集团把老对手耍了一把,有人说‘解放很怀很狡猾,文新很傻很天真’。

其实捐的钱都是国有资产,解放集团多捐了,市委宣传部也不会因此而批评,可惜文新没有想通透,一时也只能作罢;回到上海,越想心里越不平,翌日将捐款额增加到人民币七百万元,在五月十九日的《新民晚报》A十六版刊登了全版广告:‘默默奉献,大爱无言’。人们不解的是:既然是‘默默’又是‘无言’,为何又登广告表白,唯恐别人不知道,分明是要挽回面子。据悉,那增加的捐款中,主要是从十周年庆的经费中扣下一部分,再从员工奖金中扣除人民币一百万元。员工对此忿忿不平:这不是搞‘强制捐款’吗?奖金是员工的,集团领导没权代为处置。看来文新集团在应急事件处理上,在善后事宜的补救上,与解放集团都差了一个档次,还需要‘好好学习’。

奇文,关于“文物”

光明日报:文物虽毁 文脉不绝

  汶川大地震不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家园被毁,许多文物古迹也深受重创。据不完全统计,汶川大地震已经造成四川省境内6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119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遭受损失,都江堰、青城山等著名文化景区许多古建筑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彭州领报修院、姜维城古遗址等也未能幸免。


  在都江堰采访时,笔者曾亲眼目睹震后的二王庙:山门被震毁,青瓦全部从房顶跌落,只剩下饭后鱼骨一样的房梁和屋椽;泥石流挟裹着树枝和败草冲到山下,把寺庙里的房屋彻底掩埋。很难想象,这是怎样一场灾难让经历数百年风霜不倒的古迹顷刻间淹没;也很难承受,这些文物古迹曾经承载了无数人的心愿和寄托。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喜欢讲天人合一,为了表达与自然的亲近,人们总把最有文化内涵的建筑建在高山之巅或大川之畔。在青城山上、都江堰边和峨嵋山顶,我们都能看到许多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但人们越是亲近自然,越容易受到自然的伤害。许多文物、古建由于年代久远,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本就不足,加上位置多在高山深谷,更难以抵挡此次地震和泥石流。

  其实,几千年来,不仅中华文化历经劫难,见证种种劫难的许多文化遗址也早已伤痕累累。例如,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之一的都江堰安澜索桥虽然建于宋前,但明末就已毁于战火,重修之后在1933年又因地震被毁;为纪念李冰父子而修建的二王庙明末毁于战乱,清朝重修,民国时期又毁于大火,再次重建后又在此次地震中被毁坏。

  建而被毁,毁而重建,自然总以其无情的力量摧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总是破坏人们对更高层次精神生活的追求,但中华民族并没有屈服,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也从未因此断绝。

  上溯三千年,在川西这片富饶的土地上,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曾和中原文化一起盛极一时,也曾创造出青铜文化和金玉文化两个高峰。后来,虽然因洪水或者战争等原因被毁,但文化生生不息的力量仍在,文化的基因仍在,至今仍熠熠生辉、泽被后人。

  自然无情,生命顽强。这种顽强不仅是精神上的,更应是行动上的。通过这次地震,我们应该更加认识到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今后,我们要在古建保护中建立容灾机制,时刻考虑灾害发生的可能;另外,除了对已有文物进行加固外,还可考虑通过“文物代管”等方式,将可移动的珍贵文物集中管理以实施有效保护。

  地震虽然毁坏了一些珍贵的文物,但却没有毁灭我中华文化坚韧不屈的精神,更没有毁灭我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力量。只要我们的人还在,只要我们的文化还在,桥断了可以修,房倒了可以建。精神不死,文脉永存,这些遗迹所代表的文化仍可历经劫难,生生不息。(周龙)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