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5日 星期四

喜看蠢党又折腾

这叫政绩工程,套经费工程,效果无所谓的,能骗来经费吃香的喝辣的,同时能向上边交差也就是了。

4月去看火苗的时候,同行的小宇姐姐问:为什么不在传递的同时播放才旦卓玛之类(以示支那对东躲的仁厚以及躲人对朝廷的爱戴)?这样不就能让示威者收敛些?

我跟他说:贵党的这套宣传要说有效,也只有在境内。出了边境,没人认帐(除了海外五毛)。

中国对西方对中国的态度不解?那中国就应该多了解西方。怎么倒过来,反要西方了解中国?这他妈什么逻辑?这是瞎折腾的逻辑,是能让胡折腾为代表的昏庸集团满意的逻辑。让世界了解中国?中国有什么值得了解的?

何况够了解的了。Wild China这样的片子,CCTV拍得出来么?更别说NHK那些纪录片。中国的一切都应该让先进民族来办才办得好。J'ai dit.




  问题不在于缺乏电视频道或对外媒体,而是在于,缺乏做得好的新闻媒体。如果新华社的新电视频道还是按照中央电视台现有的对外频道那样运作,还是由同样一群人来做决策,这将是注定要失败的。

  中国投巨资扩大全球影响力

  多维社记者纪群

  金融危机影响的范围和深度还在扩大中,当世界上许多媒体都在裁减员工,节约开支时,中国大陆的一些媒体却在忙著招聘外国专家,尤其是英语国家的新闻从业者,此举旨在从中国的中央政府最近增加的宣传预算中分到一部分。而中国政府增加宣传预算,目的就是扩大中国的全球影响力。

  改革开放下的传媒落后

  中南海博客(zhongnanhaiblog)网站刊登加拿大人凯恩·麦卡锡(Cam MacMurchy)一篇题为“中国花450亿元扩大媒体的全球影响力”(China spends 45 billion to extend media's global reach)的文章。文章中,凯恩·麦卡锡写道,“外国人看中国,与中国人自己看中国之间,有著一个很大的差距。”

  这是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喻国明教授根据他的观察作出的一个结论,这也是我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讨论的一个论点。在西藏的抗议和火炬接力的争议中,许多问题的产生,都是由于中国人的惊讶,他们惊讶于海外居然会对这些问题有如此强烈的反应,他们也惊讶于西方社会对中国官方观点的诅咒。

  确实,中国做到了成功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但它却远远没有能做到成功地将中国的观点解释给国际社会,和说服外国人接受。

  南华早报1月13日刊登两篇文章,报导和评论中国政府对中国的对外传播媒体投资450亿元人民币一事。第一篇,题目是“北京用450亿元推动媒体面向全球”,说的是,那些能够拿出有价值的项目来提高中国国际形象的媒体机构,将可以获得政府提供的资金。第二篇题为“媒体为说英语者提供大量工作机会 ”(Big offers for English speakers in media jobs),说的是北京中央级的一些媒体正在密锣紧鼓地招聘能用英语工作的专业人员,包括编辑和记者。

  中央媒体争相“对外扩张”

  报导说,目前,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和人民日报都在密锣紧鼓地展开咨询,和邀请专家开会,集思广益,起草建议和计划。

  “新华社的计划是扩大其海外分社,从大约100个扩大到186个,”有关消息人士称,这意味著它将在全球的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开设分社。

  另一名消息人士说,新华社计划创建一个以亚洲为基础的24小时播出的电视台,向全球观众播出国际新闻。

  另一个不同的消息来源说:“我被邀请参加了两次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就建立这样一个电视台集思广益,它将不仅对我国广播新闻,而且是对世界各地。”

  媒体消息来源说,新华社是雄心勃勃的,志在建立一个像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网络那样的“有影响力的和可信赖的”电视台。

  “新华社电视台,将彷效半岛电视台,在政治和时事议题上,享有比凤凰卫视还要大的言论自由,”一位消息灵通人士称。

  同时,人民日报下属的、以民族主义论调闻名的每日小报-《环球时报》,已决定今年5月推出英文版,成为继《中国日报》之后的中国第二份国有的英文报纸,该报已经开始招募英语编辑和记者。

  中央电视台已宣布推出今年开办阿拉伯语和俄语频道的计划,目前正积极扩大其海外记者队伍,并招募外语人才。

  对中国媒体人来说,这项计划的另一个好处是新增大量新的就业机会,这是南华早报第二篇题为“媒体为说英语者提供大量工作机会”(Big offers for English speakers in media jobs):

  中共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08年12月一次讲话中,鼓励招聘带有“自由思想倾向”的海外人才。

  媒体的一位女士说,李源潮这个讲话的有效地解除了在吸引外国专业人材方面的政策限制,推动和保证了中央电视台的招聘外国人材的工作。

  同时,环球时报宣布了一项计划,聘用有英语专业知识的执行主编,副执行主编和60名记者,将于5月推出英文版。

  许多驻京外国媒体的英语记者说,他们已经收到《环球时报》提供的“极具竞争力的工资标准”,猎头活动也相当紧急,有的说提供住房,还给高薪。

  “我就被告知,一位编辑能得到30万元人民币的年薪,并且还提供一套住房。”一位记者说。

  中国新闻社主办的《中国新闻周刊》也正加紧准备在美国出版英文版。来自北京的消息说,该周刊将获得中新社2亿的资金支持。

  问题不在有无,而在优劣

  凯恩·麦卡锡写道,就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来看,中国的计划从理论上说,是一个很好的传媒发展计划,毫无疑问,越来越有必要让中国的观点得到大讨论。既然卡塔尔可以拥有国际影响力的电视频道,当然中国也可以。而且也没有理由为什么纽约时报,卫报,英国广播公司,CNN等媒体就应该有一种不相称的影响力,让我们所耳闻目睹的,都是由他们来提供。

  每当我想起,每次我作客接受一家外国电台的访谈时,关于中国的观点和背景解释,从这个意义上看,是少得可怜的。但在我们开始考虑建立一个国际性的新华社电视频道之前,应当问一问,现在已经存在的CCTV 9(中央电视台第九频道)是怎么回事?CCTV 9本来不就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和观点的吗?是不是说,有新的第二个出来,就不去改进已有的第一个了?

  将中国的情况告诉外国人,问题不在于缺乏电视频道或对外媒体,而是在于,缺乏做得好的新闻媒体。如果新华社的新的电视频道还是按照中央电视台现有的对外频道那样运作,还是由同样一群由他们说了算的终身共产党人来做决策,这将是注定要失败的。事实上,我们进一步看:只要一般媒体控制住了,对任何大陆官方媒体的控制就会比较宽松了。

  关键在于新闻自由

  这使我想到另外一点:媒体在中国的信誉。中国可以开设上百家媒体和使中国的观点在全球铺天盖地,但人们会像现在一样对它充满疑惑,因为,现在尽管中国各方面在进步,但是她仍然是一个一党专制的国家,党对所有的国内媒体有绝对的控制权。

  目前这种对媒体的投资在一定程度可能有助于宣传中国,就像这样一种情况:诚然,我们都知道,中国日报是中国政府的喉舌,但我们还是会去读它,因为我们必须要知道,政府的想法是怎样的,这份报纸能够提供一个对中国所发生事情的正统的的综述。

  一个新的新华社电视频道或者环球时报的新版可能提供的,都是相同的东西。于是,当一天结束的时候,人们会发现这是一种大量金钱的浪费。中国花钱是买不到自己的信誉的,即便是花450亿元。

  文章最后,麦卡锡写道,中国政府的新宣传计划要取得成功,必须给予新的国际电视台或报纸以自由,让他们自由地报导他们所想报导的东西。它需要在一个优质和良好的新闻系统上运行,而不是讲求资历和坚持党性原则,或者要忠诚于中国,这听起来有点过时,但是这是事实,是如今中国大陆的媒体仍然如此运行的事实。

打造“中国CNN”:新华社担纲

中国时报/据《纽约时报》报导,为打造中国的国际形象,中国将耗费钜资,将《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及《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推出海外,并将学习卡达《半岛电视台》模式,打造一个全天候电视新闻台,亦即中国版的CNN,但被选择担负起这项使命的并不是《中央电视台》,而是《新华社》。

 在全球媒体陷入寒冬的同时,大陆媒体受益于内部蓬勃的经济发展势头,个个荷包满满,因为许多抢夺大陆市场份额的外商,都会选择在大陆的电视、报纸上刊登广告。

 报导说,经常受西方主流媒体报导角度困扰的中共新闻主管部门,因此决定花笔大钱,将大陆媒体推进国际市场,让前述几家大型媒体集团在海外开设更多的分支机构,并开闢英语及其他更多语言频道,为中国的新形象发声。

 大陆《中央电视台》目前已经开设了英语、西班牙语、法语频道,未来考虑进一步开设阿拉伯语、俄语频道,近期正准备迁入被北京市民戏称为「大裤衩」的新大楼,但令人好奇的,是未来承担「中国版CNN」任务者,并不是《中央电视台》,而是《新华社》。

 曾经就相关议题接受政府部门谘询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表示,《新华社》确实计画取得开设一个廿四小时新闻电视频道的执照,届时该电视台将以英语向包含美国、欧洲在内的全世界播送新闻。

 根据早前的消息,,中国官方将拿出四五○亿元人民币(约二一六○亿台币)下发给各相关媒体,但喻国明指出,详细计画还没拟出,但主旨是已经拟定的了,就是要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并可能因此接受较少的北京官方管控。他说:「政府已经决定要做了,但至于如何做、做什麽,他们还要继续研究。」

 即使如此,《纽约时报》指出,一些大陆新闻机构已经开始大举招聘新人,包括能说英语的华人及外国新闻从业人员,而一些符合资格的大陆媒体从业人员,对于是否要离乡背井出国工作,也已经思虑数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