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5日 星期二

国庆将至 中宣部力推“好消息”

RFI staff @ 2009-8-25 18:02 阅读(382) 评论(5) 推荐值(71) 引用通告 分类: 未归类

中国国庆60周年将至,宣传系统正着力营造“和谐”的氛围,并全面控制负面新闻的出现。
有网络编辑透露,北京市新闻办网管处发出指令,即日起,各网站首页和新闻中心首页全部页面和版块的负面报道总数不得超过全部内容的30%,也不能出现在某一区域负面新闻堆积的情况。网管办将逐一检查,未能达标者“一律严肃处理。”
国庆前后,“关于环境污染或血铅中毒等的、关于官员腐败干部落马、关于交通事故”的新闻,坚决不能上首页要闻区。同时,撤除首页上网站、新闻中心首页上的社会频道版块,并迅速清理首页上的负面新闻,含要闻、国内、社会等,位置一律压低。
关于群体性事件,只能用新华社、人民日报、省级党报的原发稿件内容作为稿源,只能报事件的两端——即事发的报道和事后处理。
新闻办还要求,有回望建国60周年历史栏目的,立即“快进”,不许“老在六十、七十年代转悠了”,即日起从1978年开始回顾,主题是发展、进步。
他们还指令,各网以大红色块烘托国庆氛围,“为国庆铺上红地毯”,迅速营造热烈、喜庆、辉煌的气氛。并将逐一检查,未能达标者“一律严肃处理。”
与此相映成趣的是昨天(8月24日)的《人民日报》13版刊发的评论《好消息让生活更甜蜜》,该文说“西方一些媒体长期热衷报道负面新闻,受众对此日益厌倦。”
作者《人民日报》记者董力引述一项调查称,英国有人提出“限制媒体对本地及全球的负面新闻的报道,建立一个记分系统,规定每家媒体报道正面新闻和负面新闻的比例,如果负面新闻超出比例,这家媒体就要被罚款”。
该文说,“世界上好消息多得是,新闻不必全部是恐怖主义、战争和经济衰退。一批新媒体正在争着给读者提供鼓舞人心的报道,这些报道可以让生活更甜蜜。”
此文刊发后,国新办网络局指定各门户网站在新闻频道转发。以引导舆论,但网友并不领情。此文后的网友评论说,“来中国吧,看新闻联播,保证每天都是好消息。”

曹国星 上海报道
© Copyright © RFI All rights reserved.



好消息让生活更甜蜜(环球走笔)

董 力
2009年08月24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http://world.people.com.cn/GB/9911656.html

法新社日前报道,由于觉得媒体上负面新闻太多,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个12岁男孩马克斯·琼斯创办了“今日周末新闻”网站,专门报道令人鼓舞的新闻。当前,该网站每天的浏览量已经达到5000人次,人们在这里还可欣赏到琼斯撰写的评论。

媒体研究表明,西方一些媒体长期热衷报道负面新闻,受众对此日益厌倦。2006年,英国BBC网站所做的一项有关英国人幸福感的在线调查显示,许多英国人认为,媒体报道了太多的负面新闻,给受众提供的是“由恐惧、担忧和疑虑组成的大餐”。对社区犯罪、政府失职的渲染,对政治人物的嘲弄和菲薄,以及对全球变暖等危机性话题的夸张描述,“让英国人感觉很糟糕”。

美国的雅虎网站也曾就新闻对社会心理的影响做过一个在线调查。结论是,很多美国人觉得媒体报道了太多消极的东西。有的网友说:“媒体让人们觉得世界正在分崩离析,疾病、战争、环境恶化……这些消息让一个原本快乐的人变得压抑和沮丧。”一些人干脆说自己现在已经不看新闻。有人质问:“以前那些有关我们身边的英雄的报道都哪里去了?”

参加这两项调查的网友都感觉,在负面新闻铺天盖地的情况下,新闻看得越多越不开心。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则发现,心情沮丧的人很难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厌倦了负面报道泛滥的西方民众开始希望改变这一局面。参加BBC在线调查的英国人提出,“限制媒体对本地及全球的负面新闻的报道”,“建立一个记分系统,规定每家媒体报道正面新闻和负面新闻的比例,如果负面新闻超出比例,这家媒体就要被罚款”。

一些人以传播给予人们信心与温暖的好消息为使命,已经开始自己开创传播正面新闻的渠道。在英国,早在1993年,退休女演员莎娜·巴罗斯就创办了一份名为《正面新闻》的报纸,传播“人们勇敢地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故事”。现在,这份报纸在英国和美国发行,还在西班牙和阿根廷建立了办事处。在美国,不仅有琼斯的“今日周末新闻”,一家叫做“好消息公报”的新闻网站做得更专业,内容更丰富。

英国一位资深媒体人士感叹:“世界上好消息多得是。新闻不必全部是恐怖主义、战争和经济衰退。一批新媒体正在争着给读者提供鼓舞人心的报道,这些报道可以让生活更甜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