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3日 星期二

BBC:"土地流转"式改革更像公关

2009年01月13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3:21北京时间 21:21发表

近几天欧美报章有关中港台的报道和评论:(2009年1月13日)

最新一期《经济学家》周刊对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式的土地改革发表评论文章。文章以北京平谷拍卖万亩山地承包权的所谓"土地流转第一拍"为例评论说,与其说是突破性的土地改革,不如说这是一个公关表演。

文章说,30年前,安徽一组农民秘密的决定将村里的土地"分田到户"。这一事件被赞扬为标志着灾难性的人民公社的结束和改革开放的开始。现在,北京郊区的一组村民希望他们的行动也能够同样的名声远扬。北京平谷塔洼村准备拍卖那里大片土地的承包权。

这一消息被媒体广泛报道,北京的公共汽车上还贴上了拍卖的大幅广告,上面印着18位村民代表同意这一拍卖的手印,让人联想起当年安徽农民著名的手印。不过,拍卖现在被推迟了。地方官员指出了几个问题。首先,能拍卖的土地并没有广告上说的那么多。因为其中有一部分是林地,而林地是不能转让的。

另一个问题是,能转让的并不是土地所有权,只是土地使用权,而目前这些土地的使用者没有完备的使用权的文件。

称不上"突破"

《经济学家》杂志的文章评论指出,平谷塔洼村的所谓"土地流转第一拍"并没有什么人反对,但实在也并不是什么突破性的举措。农民合法的转让土地承包权的做法已经持续了许多年。

而且,对于像塔洼村大片山坡地那种"荒地"来说,拍卖也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所以说,中国农民不满的并不是对土地承包权转让的限制,而是承包期短以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这个原则。因为在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旗子下,地方官员通常自称代表集体而在土地转让过程中获取暴利,而使真正的土地使用者所剩无几。

《经济学家》杂志的文章说,平谷塔洼村土地流转拍卖的背后原因实际上是一位村党支书称他拥有要拍卖的大部分土地的使用权。这位村支书住在离塔洼村很远的一个村子里。

数年前,作为当地扶贫计划中收留部分塔洼村迁离村民的报偿,塔洼村部分土地的使用权给了他。因此,看来这又是一个典型的村干部想用土地获利的故事。

《经济学家》周刊的文章最后说,即使塔洼村最终举行了土地流转拍卖,也不会改变农村土地改革问题丛生以及中央政府鼓励的话语多于实际行动的现状。

中国银行业可能出现外资撤离潮

周六的《泰晤士报》报道说,中国银行业正鼓足勇气准迎接可能出现的外资大批撤离的挑战。

文章说,分析人士纷纷警告说,目前局势为西方银行提供一个撤离中国的良机。它们急需资金,而脱手中国的银行股无疑获利丰厚,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国银行业笼罩着乌云。

文章援引一位分析员的话说,现在谁都不敢确定的是国际国内经济下滑将在多大程度上导致中国的银行信贷质量问题。他同时又指出,西方银行将来可能要为目前售股套现付出高昂代价。

文章说,瑞银(UBS)脱手1.3% 的中国建行股和苏格兰皇家银行(RBS)考虑脱手5%的中国银行股的消息,明显提高了外资大规模撤离中国的可能性。

苏格兰式决策:不明智

与此相关的,《星期日泰晤士报》一篇署名的评论文章说,苏格兰皇家银行(RBS)脱手中国银行持股是一个错误。

作者首先提到RBS前首席执行官弗雷德爵士二、三年前跟苏格兰的记者们共进午餐时,眉飞色舞地描述在RBS花不到十亿英镑买进中银5%股份之后的各种机会。RBS很自信地认为它在信用卡业务方面的优势将在中国受到极大欢迎。而现在呢,弗雷德爵士离开了RBS,他的继任正试图脱手这5%的持股。

文章说,以买入价一倍的价格出售中银股,相对于RBS出售其保险业务的艰难来说要容易得多。但是,根据许多分析员的意见,长期持有这些股份的回报会更大,所以RBS现在脱身并不明智。作者最后暗示RBS现任首脑是在按英国政府旨意操持银行业务。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