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1日 星期三

BBC:双轨制这个四米和尚!

英伦随笔
BBC中文网记者 苏平
2009年02月11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1:25北京时间 19:25发表

"半升啤酒太少,喝完了不过瘾;一升啤酒太多,喝完了膀胱憋得难受,更甭提价钱还更贵呢!"

此番怨言发自英国作家乔治·奥维尔的政治预言小说《1984》中刻画的一位酷爱啤酒的老"无产阶级"。

这位老汉到酒吧去喝酒,侍应生告知,"本酒吧只出售一公升、半升啤酒"。老汉大为不满。

因为他喝啤酒就认Pint(品脱),一品脱568毫升,比半升多、比一升少,喝惯了,膀胱早就适应了。

这里,奥维尔预见的是1980年代专制统治下的英国,品脱、磅、盎司等传统的英制度量衡销声匿迹。

今天,这位就认品脱的"老同志"要是泉下有知,可以长舒一口气了。现在是2009年,走进任何一个酒吧,您仍然可以享受一品脱。

无限期地双轨制

英国自从1960年代就下定决心要推广公制。1995年起,欧盟境内出售的产品必须用公制标明重量、尺寸,但同时英制也可以并存。

按照原来的计划,今年,是英制的大限,应该逐渐消失。但是,英国人"执迷不悟",长期不懈地抗争,要求继续使用英制。

去年年底,欧盟终于醒悟过来:英国人永远也不会"go the extra kilometer"去"pop out for a quick litre"。(go the extra mile,谚语,意思是多下一点功夫;pop out for a quick pint,口语,意思是出去喝一杯)。

无奈之下,欧盟举起了白旗,允许英国继续使用英制。啤酒、牛奶可以继续按品脱出售,路标可以继续使用英里,水果、蔬菜只要标明公制重量可以继续以英制计价、出售。

简单一句话,度量衡,英国可以一如既往、无限期地继续使用双轨制。

丈二和尚还是四米和尚?

问题是,在日常生活中,双轨制如同丈二和尚(或许我们应该说四米和尚?),重量、长度、面积,经常把人搞得一头雾水,过日子还得必备计算器!

自从英国加入欧盟以来,政府、工业界、以及军队的许多出版物已经逐渐采用公制。留心看看BBC英文网的报道,也会经常发现公里、厘米一类的统计数字。

但日常生活,人们则继续使用英制。比如说,征婚广告,对对方身高的要求都是"不少于几英尺几英寸";警察通缉罪犯,给出的身高向来也都是英制。

英国的学校自从1970年代以来开始教授公制。因此,现在的人可以用40岁画个线。

40岁以下的人,学的是公制,但为了生活也必须懂英制;因此,许多人采用"拿来主义",哪个顺手用哪个。你要是问我老公身高体重的话,他会回答"身高5英尺9英寸,体重90公斤!"

而40岁以上的人,多半抓住英制死不撒手。但完全不懂公制的话,就会如同我婆婆,从超市买回一只鸡(重量是公制),还得首先放在厨房里特定的双轨制秤上过一下秤,否则就算不上来需要烤多长时间!这部分人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使用公制。

像我一样的移民,日子就更惨了。入乡随俗,上班必须用公制,回家则公英并用。

做饭要用英制,因为食谱上标的都是英制分量;吃饭却要用公制,因为健康指南上给出的"每日摄入量"都是用公制;给孩子买鞋用英制号码;买衣服则要用公制,按身高选择。

几年前生老大的时候,给亲戚朋友发"出生卡",上面既写"八磅13盎司",又换算成"4.05公斤",然后进一步标明"8斤一两"这样,英国、中国的亲戚都能看得懂;长辈、晚辈也都不会抱怨。

真是麻烦透顶!

得寸进尺?

为什么饮料、酒精早就用毫升计算了,牛奶和啤酒却必须用品脱?

时过境迁,英国人把录像机、方匣子电视机扔进了垃圾堆、把DVD、等离子平面电视请进了家门;脱下了喇叭裤穿起了紧身legging,一切都是为了跟上潮流。

不管什么制,不都是一个数字吗?为什么有些英国人宁肯作"公制烈士"、死也不肯放弃英制呢?

英国作家Warwick Cairns说,对于很多人来说,改变度量衡,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实用措施"。

每一个度量衡体制的核心,都反映着这个国家对世界的认识。英尺、英寸的来源,都有着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

汉语中有鼠目寸光、得寸进尺、三寸金莲、丈二和尚等成语,英文中,也有许多这类谚语。比如give an inch and take a mile(得寸进尺)、to go an extra mile (竭尽全力)等等。

跟英国人一提quarter pounder,对方立马就会明白你说的是汉堡包,您要是走进麦当劳,说"请给我来一个113克",对方肯定不知所云!

Warwick Cairns说,迄今为止,公制确实是世界上最好、最具有连贯性的度量衡,深受科学家、工程师和那些希望"用有理性的原则"支配生活的人的青睐。

但是,重视历史、传统的人却更眷恋过去、钟爱传统度量衡,痛恨官僚专制的人更会坚决反对任何来自"上面"的改革压力。

因此,支持公制的人抱怨坚守英制的人死板、僵化、懒惰,是时代的绊脚石,双轨制浪费时间、财力坚持英制的人却反驳,英制更形象、易懂,采用公制等同于耗费巨资、抹杀英国的传统、历史和文化。

万能的谷歌

这场争论旷日持久,以欧盟的妥协暂时告一段落。

中国倒是早就实行公制了,但是,斤两、尺寸等传统度量衡还不是照常通用。您买苹果,是要1千克还是2斤?

双轨就双轨吧,学会了就不难了。再说,还有万能的google,输入pint ml字样,换算结果立刻就会出现在屏幕上!

-------------

常用的英制/公制换算
1磅=0.454公斤
1盎司=28.35克
1品脱=0.568公升
1英里=1.609公里
1英寸=2.54厘米
1英尺=30.48厘米

(苏平,2009年2月11日)

BBC:中国拒绝数十项联合国人权建议

2009年02月11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7:11北京时间 01:11发表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100多条要求中国改善人权纪录建议。中国拒绝了包括废除死刑、增加媒体自由等建议。

这是该委员会首次审核中国的人权政策。中国在星期一(2月9日)向该理事会首次提交了人权报告。

根据联合国的新规定,所有成员国必须向人权理事会定期汇报其人权状况。人权组织认为这是审核中国是否严重违反人权的重要机会。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向中国提出100多条建议,中国只接受了其中42条。

人权组织指出,中国接受的一些建议令人发笑。例如斯里兰卡要求中国与全世界分享如何把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与区域民族自治相结合的经验;[陈老师凯歌云:人不能这样无耻;支共说:支那可以。]津巴布韦认为北京当局应该增强它在世界各地的传媒影响,因为北京的政策目前被严重误解。

"人权观察"组织的里韦罗说,被中国拒绝的建议才是关键之处。

里韦罗说:"中国拒绝了包括废除死刑、增加媒体自由和司法独立的建议。由此我们可以认清中国的真面目,这显示中国打算做的很少。"

人权组织表示,中国拒绝接受这些基本人权,显示其没打算改善人权状况。中国的立场现已白纸黑字的记录在联合国,这就是让中国向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汇报的重大意义。



VOA:中国拒绝接受十九个国家人权建议

记者: 钱卫
华盛顿
Feb 11, 2009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工作小组于今天(星期三)完成对中国人权状况的审议报告。就60个国家对中国人权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中国拒绝了19个国家部分或全部的建议,其中7个国家,包括瑞士、英国、法国、墨西哥、捷克、意大利、匈牙利的建议,中国更是全面否定。

中国拒绝接受的建议包括尽快落实《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废除死刑、成立符合巴黎原则的人权机构、将新闻自由的新法例扩大至内地记者,以及容许维权人士透过和平示威表达意见等。

在香港方面,中国接纳了贝宁共和国的建议,让香港和澳门特区享有与内地不同的人权民间代表团对中国拒绝接纳近三分一发言国家提出的建议感到震惊和遗憾。

余大师秋雨论含泪

无网生活又一年

发表于 2009-02-11 14:55:30 类别:秋雨文集
http://blog.ifeng.com/article/2171137.html

余秋雨

(2009年2月10日)

  我到现在还过着不用手机、不上网、不看报刊的日子。这中间,最彻底的是不上网,我的手压根儿没有碰过电脑,也没见过网是什么样子。

  我有一个博客,这是九久读书人俱乐部的一位女孩子在工作之余顺便管一下子的。我与她几乎没有联系过,偶尔我的助理金克林会把我的谈话转发给她,但这样的机会极少,只有在5·12地震之后,我谈过几次话。无论是这个女孩还是金克林都不会把网上有关我的说法转告我。

  我不上网,是对自身生命的一种把持方式。因为生命是由“时间”和“注意力”组成的,而最有可能夺去我的“时间” 和“注意力”的,就是信息的洪水。信息看似重要,其实未必,百分之九十九是消耗性的。它会造成一种假象,似乎你占有了它,其实,恰恰是它占有了你。我严格控制自己的信息来源,每天只花极少的时间看一下电视新闻,以国际新闻为主,然后再静心来想一下。

  这种生活方式造成一个有趣的结果,那就是互联网上一切有关我的谈论,我自己完全不知道。事实证明,这对我大有好处,使我有时间完整地做完一件件比较重要的事情而不分散精力。但对一些关注我的朋友,可能有点对不起。

  我知道,每次网上投票,广大网友都对我表示了极大的好意,这真让我汗颜。前不久,我应邀到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领取 “2008中国文化创意杰出成就奖”,《中关村》杂志又为我补发了新浪网等单位前些年投票评选的“最值得尊敬的文化人物(中国)”奖.。为此,我接受了好几位北京、天津的记者的采访,从他们的采访中知道了网上有关我的一点信息,作了一点回答。

  在上海,我又获得了《新民周刊》、复旦大学和几个网站一起评选的“1978~2008创新上海30年风云人物”奖,而《文化苦旅》又被评为“30年影响上海最大的一本书”。为此,又接受了上海、江苏、浙江的记者们的采访。

  在这里,我把几次采访中重复率最高的几个问题以及我的回答,节录如下。同时,我又要向广大关心我的网友自荐在2008年写的一些作品。

  1、问:您被评为“创新上海30年风云人物”,有何感想?

  答:我上台领这份奖是很伤感,因为同时获奖的几个人不能来了,只来了家属代领。他们在这三十年间都与我保持着极好的关系。例如:巴金、谢晋、陈逸飞、汪道涵、王元化。坐在我边上的是阮仪三教授,他在三十年间为保护中国的古城镇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他如此高龄,一见面还在与我畅谈下一步的保护计划,令我感动。

  2、问:今年获“中国文化创意杰出成就奖”的,全国只评出十名,其中包括奥运会总导演张艺谋先生。从评委会和网上投票的评语看,大家高度评价您最早与电视媒体结合,把“深度研究、亲历考察、有效传播”三项很难统一的使命合于一体的贡献,而且特别指出,您“在多数文化人批评传统文化的时候投身对传统文化的苦旅,而在多数文化人痴迷国学的时候又呼吁创新”的逆反行为。看来,您是不太赞成“国学热”的,能不能多谈几句?

  答:我高度评价中国的传统文化,这可以由我的旧著《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和最新整理出版的《寻觅中华》、《摩挲大地》几本书证明。但是,我确实希望大家慎用“国学”这个概念。这是因为——

  一,“国”是一个政治命题,把政治命题压在文化命题上面,很不合适。我历来认为,文化大于政治,自然大于文化。当文化套上了“国”的标签,很多衡量标准就会产生错位。例如,我曾严厉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中大量残害人性的封建极权主义毒素,但如果说这是“国学的毒素”,就会冲击很多人的爱国热忱。因此,动不动就说“国学”,很可能失去理性的严峻、冷静、客观。

  二,“国学”的说法具有太大的排他性。例如,佛教显然早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它是“国学”吗?而且,“ 国”字一套,成了一种唯一选择。说乒乓球是“国球”,那么,排球呢?其他有可能为国争光的球类呢?说京剧是“国剧”,那么,比它更年长、更经典的昆曲呢?同样,国乐、国画、国术、国酒……都有类似的问题。

  我曾一再指出,中国文化从十四世纪开始由于朱元璋实行的文化专制主义,创新精神严重衰减,至十七、十八世纪的日益严重。这个倾向,使秦汉唐宋的文化气韵不可复见。我们必须明白:没有当代创新,就没有传统尊严。我在二十多年前写的《艺术创造论》中就论述了伽达默尔的观点:传统,不是我们要继承的现成遗产,而是靠我们今天的创新来参与并规定的动态存在。可惜,近二十年来,尽管社会经济获得巨大发展,中国文化仍然严重缺少创新精神。最近几年,文化保守主义和复古主义已到了不可容忍的地步。

  3、问:据报道,以你的名字命名的“大师工作室”新楼已经落成。记得去年上海市教委为这个大师工作室授牌的时候,网上有几个人对“大师”这个名词曾经有过一点酸酸的妒嫉,读起来非常好玩。对此,你既没有回应也没有后退,确实体现了一种大家风范。您能介绍一下这个工作室现在的工作规划吗?

  答:我没有回应,是因为不知道有人在议论。在中国文化领域,总有一些人喜欢在名词的泥潭里玩水,这也不是什么大毛病,不必在意。上海市教委早就发觉,目前政府支持理、工科的渠道有千条万条,但支持文科、艺术学科的渠道少而又少,因此在几年前设立了“大师工作室”的规程,这个思路很好。现在,这么大的上海只设立了两个,今后几年有望增加到三、四个,可见非常严谨。我这半年多来,我们的这个“大师工作室”名副其实地请了一批大师在工作。香港杰出电影导演关锦鹏先生、国际著名音乐家鲍比达先生、形象设计大师张叔平先生,以及另外一批顶尖艺术家都因为这个“大师工作室”而集中到上海,埋头创造了那么长时间,打造了获得一致好评的原创音乐剧《长河》。这件事,已经展示了工作室的几项宗旨:第一,立足于创新;第二,立足于作品;第三,立足于跨界;第四,“大师”是复数。

  我会继续召集更多的国际级艺术大师到工作室里来合作创新。

  我的工作室的常规工作,是一个博士后流动站。凡是已经在海内外取得博士学位的人,如果愿意申请,经过考核批准,可以在这个博士后流动站学习和工作。我现在设定的专业是三个:中国文化史、艺术创造学、城市美学。我已邀请海内外的一些著作学者参与指导这个博士后流动站。招收的“博士后”人数不会多,现在已有极优秀的专业人士报名。

  不少朋友询问,我还招不招博士生。我的回答是:今年(2009年)我集中精力招收“博士后”,但也不排斥明年可能会有重新招收博士生。

  4、问:去年网上还议论过一件与您有关的小事:您出生的老家申请要把您家老宅列为保护名录,也有少数网民认为不妥。这事您知道吗?

  答:完全不知道。但你这一说,我立即可以猜想事情的起因。好多年前,有几个乡亲找到我,说我出生的房子每年有很多海外读者前来参观,但这个房子早已卖给一家农民,参观者一来,常常要从田间把农民找到,开锁开门,屋里又是人家的起居摆设,陌生人进去很不方便。对此,我向家乡小镇的文化站打听了一下,原来我的作品被收入很多境外地区的汉语课本,在台湾,我是被收入他们中学语文课本的唯一大陆作家。被收入课本的作品,主要与我的家乡、老屋有关,因此师生们就纷纷来参观了。国外作家来参观的,也不少。这种情景,给那家买了我家老屋的农民带来极大的骚扰。因此,我在十年前就把这个老屋重新买回,捐赠给了镇文化站,还配备了与我回忆比较接近的老家具。这件事,中央电视台还先后报道过三次。但是,即使这样,镇里也派不出多余的劳动力来管理这个老屋,更缺少相应的接待能力,因此成了家乡的一件小小麻烦事。他们申请县里加以保护,估计是为了解决这个麻烦。这件事,我对家乡是负疚的。但我想过多次,也没有想出妥善的办法,希望广大网友帮我出出主意。

  5、问:2008年网上有关您的最大议论,是您在512地震之后发表过几篇谈话,其中一篇是含泪劝告请愿民众暂停请愿行动。那些民众是请愿要求惩治造成校舍倒塌的建筑承包商和相关官员,您劝告他们在堰塞湖即将决堤的时刻先以大局为重,回帐篷休息,以后再作道理。对这件事,第一天有几个人攻击您是阻止请愿,不少网友没细看您的文章也跟着他们走了,但第二、第三天后绝大多数网友站到了您的一边。我在香港凤凰卫视上看到台湾著名社会评论家南方朔先生高度评价您在这件事上“体现了高度的道德良知”。对此,您还有话要说吗?

  答:这个历时一天的网上风波,我当时就听说了。我当时就立即作出判断,网友多数是粗心的,网上生活多数是“标题生活”,因此特别容易受人挑唆,上当受骗。幸好,一天之后形势逆转,绝大多数人都理解了我。我的那两次谈话,有以下几个重点被人故意掩盖了,我需在这里重新加以说明——

一,我在那篇博客谈话的一开头就指出,“校舍建造的质量,必须追究,那些偷工减料的建筑承包商和其他责任者,必须受到法律严惩”。但是,我必须凭着良知把真相告诉请愿者:由于这次特大地震毁坏了绝大多数住房,而毁坏的程度又完全是无规则的(例如,一街之隔,毁坏的状况就完全不同),因此已经无法由倒塌的事实来惩处建筑承包商;

  二,我还必须告诉请愿民众,在现代,惩处建筑承包商必须通过法律手段,而法律必须依靠物证。因此,我在那篇谈话中郑重向有关方面提出,“在搜救生命、挖掘遗体之后尽力保护校舍倒塌的实物证据,以便今后进行司法技术调查”。我是第一个提出这样的要求的,但我心里明白,在经过一次次大规模的翻挖抢救之后,这样的实物证据已经很难完整保存;

  三,我心里更明白,这些为数不多的请愿民众,举着自己孩子的照片跪在那里,其实也知道已经很难取证论罪,也没有别的企图,只是在以一种最哀伤的方式继续着一种悼念。他们是一群需要获得精神救助的心理受灾人,从医学上也应该阻断他们的这种沉溺。但是,我当时又无法对他们本人这么说,因此只能从大局出发来引导他们走出精神陷阱。这样的劝告,当然是含泪的了。

  四,我还必须告诉请愿民众,那几天堰塞湖的问题极其凶险,直接威胁着几十万人的生命,大家都在组织大规模的人口转移,国内外民众都心悬一线,因此他们无论如何不应该再跪在那里了。

  事实证明,很多受伤害比他们更严重的民众也像我一样去劝告了,效果很好。我实在不明白,那些在网上反对我劝告的文人,到底认为应该怎么做?是让这些可怜的家长一直跪在那里?那又要跪到什么时候?市长已经与他们跪在一起了,难道一定要他们跪到法庭开庭?而且,我还要问这些文人:你们认为法院应该如何惩处建筑商和相关责任者?把所有倒塌房子的建筑商都抓起来吗?那么,那些坚固无比却也轰然倒塌的大工厂又怎么算?我觉得,这些文人是想利用可怜的家长做政治文章,这对这些家长来说实在是一种强加,很不道德。

  6、问:您当时在灾区现场的讲述,四川电视台一再重播,我都仔细看了。后来,您又从灾区飞到北京,在中央电视台向全国民众讲述,又通过香港凤凰卫视向世界华人讲述,影响巨大,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大灾难中的精神责任。反对您讲话的人,就是那几个一直在诽谤您的人,例如北京的余X、肖XX、上海的沙XX,等等,直到现在他们还在海外的反华媒体中歪曲您的地震讲话,您不想反击吗?

  答:对他们,我从不理会。十年前,他们得知我在文革期间虽家破人亡还参加过周恩来总理直接布置的复课教材编写组,便颠倒是非,引来不明真相的人长时间围攻,我连眉毛都没有动一动。这次地震事件,让我更鄙视他们了。全国人民都在救灾、默哀、劝慰、互助,他们这几个人的人却一直在说反话,泼凉水,声称要“保持距离”。他们一不捐款,二不到灾区,只热衷于在海外媒体上“妖魔化中国”,一会儿说“这次大地震是三峡大坝引起的”,一会儿说“地震预报被隐瞒”,一会儿说“死亡人数被隐瞒”,一会儿说“地震捐款被贪污”,一会儿说“地震是上帝对中国人的惩罚”。到最后,居然造谣说,“余秋雨阻止了民众请愿”,实在是无可理喻。想表演自己“持不同政见”的姿态,也应该挑一个别的时间呀,怎么偏偏挑中了十三亿人大悲恸、大救援的时间?我知道他们疯狂崇拜美国,这是他们的自由,但请他们摸着良心比一比,美国新奥尔良的飓风灾难的救援工作,与中国相比怎么样?我亲自到新奥尔良考察过,我劝他们也去看一看。另外,我还要请他们扪心自问,他们在海外媒体上一直以“代表民意”自居,但是,今天的中国民众,到底有几个会站在他们一边?

  向网友自荐2008年的著作和文章:

2008年我最重要的创作就是原创音乐剧《长河》。但是,音乐剧只能是现场看,而不适合读剧本的。因此,我的自荐只剩下以下五个方面。

  一,著作:《寻觅中华》,一本以散文写成的中国文化史。

  二,悼念谢晋导演的文章:《门孔》。

  三,关于汶川地震的四篇博客。

  四,5·12文化追问。

  五,考古文章:《上海广富林遗址的猜想》。



附当代散文代表作:含泪劝告请愿灾民

(2008-06-05 19:38:05)

余秋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e94efe01009iom.html

  昨天从海外一些媒体看到,灾区一些家长捧着遇难子女的照片请愿,要求通过法律诉讼来惩处一些造成房屋倒塌的学校领导和承包商。从画面上看得出,警察们正用温和的方式劝解,但家长们情绪激烈。由此,那些已经很长时间找不到反华借口的媒体又开始进行反华宣传了,诬陷性的说法有四点:

  1、 是天灾,更是人祸;

  2、 官方宣布,这事法院不受理;

  3、 五个境外记者拍摄这种场面时被公安“短时间拘留”,询问他们的身份;

  4、 难道地震真使中国民主了吗?

  为此,我要含泪向这些请愿灾民作如下劝告——

  你们所遭遇的丧子之痛,全国人民都感同身受。十三亿人在同一时间全部肃立,默哀三分钟,这肯定是人类历史上最浩大、最隆重的悼念仪式。悼念对象,就有你们的孩子。在全国哀悼日,一位佛学大师对我说,有十几亿人护持,这些往生者全都成了菩萨,会一直佑护中国。我想,你们的孩子如果九天有灵,也一定已经安宁。

  校舍建造的质量,当然必须追究,那些偷工减料的建筑承包商和其他责任者,必须受到法律严惩。我现在想不出在目前这种情况下,还会有什么机构胆敢包庇这些人。你们请愿所说的话,其实早已是各级政府和广大民众的决心。但是,这需要有一个过程。

  因为,无论怎么说,这次大灾难主要还是天灾。当然也有未倒的房屋、幸存的学校,但这有多方面的因素,不能仅仅从一个角度来论定。已经有好几位国际地震专家说,地震到了七点八级,理论上一切房屋都会倒塌,除非有特殊原因,而这次四川,是八级!

  有了这个主因,再要论定房屋倒塌的其他原因,就麻烦得多了,需要有较长时间的科学检测和辩论,而且要经得起国际同等级的灾测比照。我希望有关方面能在搜救生命、挖掘遗体之后尽力保护校舍倒塌的实物证据,以便今后进行司法技术调查。但在目前,不能急躁,因为还有更危急的事。

  堰塞湖的问题是悬在几十万人头上的凶剑,卫生防疫问题也急不可待,灾区上上下下所有的力量还在气喘吁吁地忙于救灾,人口大幅度流动,一切都处于临时状态,因此,确实很难快速腾出手来处理已经倒塌的校舍建筑质量的法律问题。我想,你们一定是识大体、明大理的人,先让大家把最危急的关及几十万、几百万活着的人的安全问题解决了,怎么样?

  你们受灾以来的杰出表现,已经为整个中华民族赢来了最高尊严。你们一定不会否认,这些天来,无论是中国的各级政府、军队、武警、医生,还是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救援者、志愿者都尽心尽力、令人感动。只有当这些里里外外的多重力量不受干扰地集合在一起,才能把今后十分艰巨的任务一步步完成。因此,你们要做的是以主人的身份使这种动人的气氛保持下去,避免横生枝节。一些对中国人历来不怀好意的人,正天天等着我们做错一点什么呢。

这材料要存

“2月9日央视新址元宵活动”

钱烈宪 @ 2009-2-11 16:16 阅读(421) 评论(2) 推荐(3) 引用通告 分类: 新闻右传

一条短信引发的央视大火

“2月9日新址举行元宵节活动,下午五点在服务楼二楼餐厅集合比赛包饺子,入场时需交19块9的会费。晚上八点进行烟火表演,请按时参加。”

09年元宵节,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办公室(为央视副厅级单位,主要负责央视新大楼的建设)员工都收到这样一则短信。然而,就是这场烟火表演导致新台址北配楼发生火灾。

作者:芒果干先生

http://1984bbs.com/viewthread.php?tid=4612&extra=page%3D1

德国之声: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对中国提出批评

德中/欧中 2009.02.10

成立于2006年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一次以批评的眼光审查了中国的人权状况。除了西藏问题外,中国司法的弊端也受到批评。但中国代表驳回了所有对中国人权状况的指责。

"停止在西藏的迫害",在日内瓦联合国大厦前,100多名流亡藏人高声呼喊着这一口号。而在高高的栅栏后面,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正在审查中国的人权状况。瑞士藏人社区发言人荣沙晋美对目前西藏问题再次受到舆论的忽视的现状感到遗憾。他称,西藏人权的状况自去年西藏抗议活动及北京奥运会以来没有好转:"正相反。许多藏人仍旧被关押,大约有5000 至6000人。1000多人受伤,而自2008年3月10日以来,有150多名藏人被杀害。更为严重的是,大约有1000藏人下落不明。所以说,西藏的人权状况不仅没有得到改善,而且更加糟糕了。"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每四年一次,轮流评审所有 192个成员国的人权状况。德国上周已经受到评审。而自本周一,轮到中国为人权理事会对其人权政策的指责进行辩解。西方国家批评中国对犯人实行刑讯,并且没有公开审判过程便判处疑犯死刑或者徒刑。列支敦士登指责中国农民工的劳动条件既危险又不人道。而苏丹,古巴及津巴布韦等国家则赞扬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在与贫困做斗争中所取得的成就。

中国代表则驳斥说,这些指责都带有政治目的。中国没有刑讯,因为中国法律禁止刑讯。中国的法律的确禁止刑讯。人权组织"中国人权观察"成员霍姆指出,中国没有弄明白的是,仅有法律条文是根本不足以保障人权的:"我们需要透明,比如开放监狱。这样我们从可以了解到那里的真实状况。简言之,没有任何透明度的话,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事实的真相。有了透明度我们才能取得进步。"

在人权理事会的评审会上,压迫藏人的问题也被提了出来。瑞典谴责中国没有给与藏人足够的言论和宗教自由。中国代表驳斥这种谴责没有事实根据。但"人权观察"组织成员里维罗女士的看法与大厦前抗议的藏人一样:"我认为中国在压制所有对其西藏政策的批评声音。他们对这方面的批评一直采取象今天这样的反抗态度。但我们要继续我们的批评,继续为西藏人争取人权。特别是我们要继续在西藏问题上与中国保持对话。"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将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向中国提出改善其人权状况的书面建议。但这种建议不具任何约束效力。

人权理事会会议结束很久了,但那100多名藏人仍冒着严寒在联合国大楼门口继续他们的抗议活动。

Pascal Lechler



廖天琪:劳教不符合司法程序

时事风云 2009.02.10

本周一,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就改善中国人权现状提出建议。德国代表要求中国废除监狱内的强迫劳动制度。位于美国的劳改基金会在其网页上谴责"中国的劳改制度严重侵犯人权,违反国际法,它强迫犯人及不属于犯人的劳教者无偿劳动,工作条件恶劣"。世界上及中国越来越多的法学者要求废除或修改劳改及劳教制度。在劳改基金会工作的廖天琪女士接受了德国之声中文部记者洪沙的采访。

德国之声:本周一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在日内瓦召开会议,就改善中国人权现状提出建议。这当中也特别提到了中国应废除监狱内的强迫劳动制度。可能有人还不太清楚,劳改制度和劳教制度究竟是一回事还是不同的两个事物?

廖天琪:劳改和劳教是两回事,但是劳教是属于劳改制度中的一部分。中国的劳改制度从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存在了。简单地说,劳改制度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就是思想改造和劳动改造。中国监狱中的囚犯被强迫进行劳动,这种劳动是超强度超时间的劳动,而且经常是非常危险以及对健康有害的劳动。

德国之声:您能不能具体举一些例子?

廖天琪:我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说明中国监狱中有多少犯人每天工作12到14小时。但是相当多的犯人每天必须进行超过10个小时的劳动。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今天的中国监狱已经不再单纯是一个监狱。它根本就是一个工厂、农场或是矿场。它是从事生产制造财富的机构。除了劳动时间长,从事危险工作也是一点。比较可怕的是在化学工厂工作。我们有犯人在这种工厂工作时拍摄下来的照片。从照片上可以看到,犯人站在一个大的酸性的池子里漂洗毛皮皮革,没有任何保护措施。这对健康是绝对有害的。还有一种非常可怕的工作是在采石场和采矿场。

德国之声:中国劳改制度最根本的弊端是什么?

廖天琪:最根本的弊端是劳教制度。劳教是劳动教养的简称,它的定义是,政府或者公安部门可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任何一个公民不通过任何法律手续拘留3到4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样子看起来让人怀疑,他们(政府、公安部门)就可以对你进行拘留审查。劳教是一种行政措施,不符合司法程序。这一点不但受到国际社会的批评,也受到中国本国学者的批评。比如说中国人民大学的学者就曾提出,劳教制度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现在应该废除了。

德国之声:阻碍废除中国劳改制度的羁绊究竟是什么呢?

廖天琪:我想,这个原因还是因为中国政府没有安全感。他们不够自信。如果他们认为用普通的法律程序足以保障这个社会的治安,足以维护他们的政权的话,他们就不会再这样做。事实上,劳改制度也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一直抱着希望,希望这个制度在可见的几年内能被废除掉。

洪沙

对手强反对派也强,对手烂反对派也烂

苹果日报李怡/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他上月的就职演说中,多次提到美国的开国先贤,并以美国国父华盛顿的一段话作结尾。

在就职演说中提到美国开国先贤的,奥巴马不是第一人。许多总统在当选时、就职时都提到,甚至竞选总统的落败者,也会在他们的演说中提到美国先贤。而且,先贤不是国父华盛顿一人,而是包括撰写《独立宣言》的杰弗逊、亚当斯、麦迪逊、富兰克林、潘恩等一批人。他们不但制订宪法,确立了美国人民有自由、民主、追求幸福的权利,而且他们留下的许多名言也一再被世人传诵,成为施政、治国与坚持自由民主制度的格言。比如杰弗逊所说的:「我宁可自由太多而忍受由之带来的麻烦,也不愿自由太少。」就是一句任何人应该谨记的话,尤其是,作为一个掌握权力的人,说这样的话更难能可贵。

为甚麽十八世纪下半叶,美国会冒出这样一批智者能人呢?为甚麽他们的语言与行为都充满智慧并且不会恋栈权力而知所进退呢?是美国的运气?是偶然因素让他们的言行成为后来者的典范?

春节期间,笔者曾与政治学者翁松燃授谈过这问题。他给了一个很好的答案。他说,因为独立战争的对手是英国人,而英国的政治哲学已走前一步,有了杰出人物如洛克(John Locke, 1632-1704)、贝克莱(George Berkeley, 1685-1753)、休谟(David Hume, 1711-1776)等人。尤其是洛克,他主张政府只有在取得被统治者同意,并保障人民拥有生命、自由和财产的自然权利时,其统治才有正当性,社会契约才会成立,如果缺乏了这种同意,那麽人民便有推翻政府的权利。

洛克的理论不仅影响了美国开国元勋们,更反映在美国的《独立宣言》上。

美国独立战争的对手,是受洛克的政治哲学薰陶的英国人。开国元勋们必须在理念上、认知上高于对手,或至少能以对手之矛攻对手之盾,才能赢得战争。光靠武力而不能在理念上击倒对手是不能赢得胜利的。

更重要的,是这种道理上的角力,不能只作为宣传的手段,而应是深入骨髓的信念与认知,并身体力行,以及发展成为一整套的实行共和体制的理论。

对手强,所以你也要强。这是翁授的道理。笔者补充说,那麽对手烂,反对派也会烂了。为甚麽民进党当权那麽不争气、那麽让我们失望呢?因为它是靠反对国民党起家的。

共产党在大陆夺取政权时,也大力鼓吹自由、民主、多党制等等,并在道理上压倒了当时一党专政的国民党。然而,中共当时的主张,是作为一种宣传手段来运用的,并非真正相信并要贯彻这种理念。而中共与国民党斗争时,学会的是「比狐狸更狡猾」,是「以革命的两手来对付反革命的两手」,因此在夺取政权后,狡猾、两手、不讲真话,就一脉相承了。这是对手烂,反对派也竞烂的另一例证。

流亡海外的民运人士或法轮功,他们在内地抗争时当然都是真诚的。然而当在海外建立起反共阵地,要不是忙于内斗,就是使出「比狐狸更狡猾」的谎言手段,对中共劣政的揭露和自己宣传的功效往往夸大其词,以致闹出中共有几千万党员退党的笑话。何以致之,因为他们的对手够烂之故也。

「有怎样的执政党就有怎样的反对党」,「有怎样的人民就有怎样的政府」,这些说法或过甚其词,但其中的道理实在是值得不甘于驯服的人民和反对派深思的。反对派不能为反对而反对,而必须站在更高的理念与道德高地上,才可以跳出与对手比烂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