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日 星期三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同志的屁,一屁顶一万屁!







友情提示:今天是四月一日,要坚持姑存阙疑的科学精神。

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宁铜像被炸出大洞


  据美国媒体报道,4月1日凌晨,俄罗斯圣彼得堡市芬兰火车站附近一座列宁的铜像被炸弹炸出一个大洞。当地警方发言人表示,在这起爆炸事件中,没有人员伤亡。目前,爆破专家正在事发地点勘查。

  据警方发言人称,炸弹的威力相当于400克TNT炸药的威力。

  据悉,这座铜像包括底座在内高约10米,树立在列宁当年的一个演讲地——圣彼得堡(前苏联时期称为列宁格勒)芬兰火车站外的广场。1917年4月,列宁从海外流亡回国后在此发表演说。几个月后,前苏联爆发了“十月革命”。这座铜像就是为了纪念列宁的这次演说而设。

  据报道,这座铜像是前苏联时期最早的一批纪念雕像之一。在卫国战争期间因市民的保护未遭毁坏。

“新疆时间”——弱者的古典武器

多维社记者林桂明编译报导/在新疆自治区,信仰穆斯林的维吾尔少数民族刻意遵循着他们自己的时间,而不是当地的汉人时间,通常汉人们都坚持着北京所实行的全中国统一的单一时区制。

来到喀什市的国际酒店大厅里,时钟指示已经是快到夜里11点了,看起来,这个时候供应晚餐是为时太晚了,对刚到达这里的饥肠辘辘的旅客们来说,这似乎是个坏消息。

不过别担心。穿过这座中国最西部的城市主要街道的过街地下通道,转进一条积满尘土的小路,沿着残旧的黄赭色的店铺门面走下去,就来到了一个清真寺后面的充满生气的露天广场。

在这里,一些带子女的家庭聚在一个露天餐厅看电视。空气中飘来烤羊肉串摊子上的孜然香气。隔壁,一位厨师在做拉面条,面团在他手上就像儿童在做翻绳儿游戏一样灵巧。

这里的时间,还不到晚上9点钟。

洛杉矶时报近日刊登驻北京分社首席记者白思卉(Barbara Demick)女士从喀什发出的这篇题为“中国西部边远地区的时区划分”(Clocks square off in China's far west)的报导。该报导说,新疆的喀什市,这座有35万人口的城市,建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绿洲。这里现在有两个时区,之间相隔两小时。这里的人们如何设置他手表和时钟里的时间,不仅取决于所在地段,而且取决于他的职业和民族,取决于他的宗教和对当局的忠诚度。生活在两个时区的人们,据说双方很少发生混乱,因为他们相互间是尽可能少地发生联系。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成立时,毛泽东发布了命令,要求人们都要遵循一个时区作息,而不管这个国家幅员是相当于一个美国大陆那样辽阔。

但是维吾尔人,在中国西北部新疆占主导地位的这个少数民族,在采用官方定的北京时间方面,却是踌躇不前,因为如果按北京时间作息,那将意味着他们在一片漆黑时起床,太阳还没下山就要就寝了。

“这就像要求洛杉矶按照纽约时间作息一样荒谬,”位于华盛顿的维吾尔美国协会秘书长阿里木•塞依托夫(Alim Seytoff)说,他在1996年离开了新疆。

“这是中国政府的一种极权性质的做法,他们试图将一个时区强加给所有人。”

于是,维吾尔人就按照他们自己的非官方时间来作息,在拨钟表上,这比北京时间要提前[推迟]两个小时。维吾尔人实际上是听从太阳的指令,而不是按照大约2000英里外的北京政府的统一命令来行事。

洛杉矶时报的这篇报导认为,这种不同的时区差别,实际上是隐喻着,维吾尔人和住在新疆邻近的不安地区的汉人之间,有一道鸿沟。自1949年以来,全新疆的汉族人的比例已经从9%增至40%多,维吾尔人还指责中国政府压制了他们的文化和信仰。

维吾尔族属于一种穆斯林人群,他们看起来更像欧洲人种,说突厥语,还带有一些阿拉伯语在里面。

维吾尔人和汉人之间只有最低限度的社会交往。维吾尔人说,他们晚上不会与出门中国汉人同事外出,因为他们之间的饮酒和吸烟习惯不一样。通婚也是罕见的。新疆的汉人往往懒得学习当地的语言,而且他们避免住到维吾尔族聚居区。“不要在晚上到那里吃东西,”一位酒店的中国汉族工作人员警告住客们说,“那里都是穆斯林人群。”

洛杉矶时报的这篇报导还说,这里的学校,政府机构和邮局都采用北京时间。机场和铁路系统也是采用北京时间。而公交线路有一些使用新疆时间,另一些采用北京时间。

而当地居民都能进行这种令外人奇怪的时间差别上的调整。

“混乱?根本不会!您可以问问随便什么人,他们对北京时间和本地时间是多么容易转换,”在喀什市内公共汽车站工作的一位女士坚持这样说。

市内的公共汽车运行在4月1日前采用的是本地时间,4月1日后旧转换成采用北京时间。“我们生活每一个方面都采用北京时间,它与我们相伴。那些少数民族,则采用他们的本地时间。”这位女士如是说。

28岁的导游阿里塔什(Ali Tash)也说,这真的是很简单。他指着酒店大堂里的空沙发,解释说,假如他要约一个中国汉人朋友和一个维吾尔族的朋友一起见面,“那么,我会对这位汉人说,是在4点钟,而对那位维吾尔族朋友说是在2点钟,然后他们各自都将在同一时间来到,这没问题。”

现代的时区划分将地球分为15个时区,每15度(经度)是一个时区,这种划分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发明,这种设计标明了全球的统一性,也使铁路旅行更为有效。直到19世纪末,每个城镇确定时间标准的做法还是在太阳达到正顶头时,把钟表定为正午时。

中国的幅员跨度足够定为5个时区,但是又是中国是世界上坚持用一个时区标准的最大的国家。相比之下,俄罗斯划分了11个时区。

“中国如此做的原因可以追溯到其长期的帝王传统,中国皇帝控制着时间,”中国是在宇宙的中央,皇帝自认是宇宙万物至高无上的主宰者-天子。乔治城大学的新疆问题学者詹姆斯·米尔沃德(James Millward)说。

米尔沃德呼吁维吾尔人坚持采用他们自己的时间,因为它可以是一种“弱者的古典武器”。
“这类事情,就是人们在专制社会所能做的。就像讲一个隐喻的笑话一样,它是一种表达独立的方式,但是又非常微妙,不会惹出乱子,”米尔沃德说。


洛杉矶时报的这篇报导说,维吾尔人显然对得以维持着“自己的时间”感到自豪。在一个市场上,一名大约8岁的维吾尔族男孩开玩笑地抓住了一名外国游客的手腕,看她的手表。看到了那上面拨到了本地时间,男孩咧嘴笑了。

不过,中国政府并非总是如此宽容地对待当地居民的时区感。

1968年,被命名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的强硬派龙书金,曾经颁布过一项规定,命令维吾尔人停止使用自己的时间。这是据美国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新疆学教授鲍文德(Gardner Bovingdon)说的,他最近完成了一篇有关新疆时区差别问题的论文。

但是,当时的政府却无法执行这种法令,后来到1986年,又发布了一项通知,正式确认可以采用非官方的当地时间。

“如果他们真的强迫人们遵循与北京同步的工作时间,将会引发抗议怒潮,因为人们要在一片漆黑时就起床,”鲍文德说。

确实,在星期一上午北京时间9点钟的时候,当你可能认为这应当是人们一周工作日的开始,街上应当充满熙熙攘攘的紧迫的人群时,这个城市却非如此,它仍然打着睡眼惺松的哈欠。市中心人民广场的毛泽东铜像还笼罩清晨的薄雾中。在主要街道上行驶的汽车,都开着大灯。

喀什几乎是在新德里以北,大约与纽约同一纬度。它在隆冬的计时问题更严重,如果按北京时间,直到上午10点多钟了,太阳都还没有升起来;而在夏至时,太阳下山要到夜里快11点。

洛杉矶时报的这篇报导最后说,据非官方统计,中国汉人们自己也在扭转他们的作息时间,因此大多数学校和许多商家都是到北京时间上午10时才开始上课或开门。

喀什师范学院的学生的林建说:“大多数人采用的是北京时间,只有当地的维吾尔人采用新疆时间。但是,我们开课通常是比平常时间晚两个小时的。我们很容易适应,入乡随俗嘛。”

然而,新疆时间,严格说仍然是属于非官方范畴。在国营的国际大酒店厅堂里,有5个时钟显示着不同时区的时间,它们分别是莫斯科、伦敦、纽约、东京和北京时间。当记者问大厅里的服务人员:为什么没有时钟显示新疆时间?得到的回答是:“没有必要。他们都知道这个时间。”

在喀什的钟表市场,一名叫阿卜杜勒·哈基姆(Abdul Hakim)的维吾尔族钟表匠说,他曾经制作出一种可以同时显示北京和新疆两个不同时间的手表,但无人问津。

“人们总是只采用这一个或那一个时间,而不是同时用两个。中国汉人用北京时间,维族人用我们自己的时间,”他说。“但是,如果有人来买手表的话,我就随他们喜欢,来拨定时间。”




Clocks square off in China's far west

In Xinjiang province, the Muslim Uighur minority makes a point of observing its own time, not that of local Han Chinese, who adhere to Beijing's imposition of a single time for all of China.

By Barbara Demick
March 31, 2009
http://www.latimes.com/news/nationworld/nation/la-fg-china-timezone31-2009mar31,0,2547939.story

Reporting from Kashgar, China -- The clock in the lobby of the International Hotel shows it is almost 11 p.m., too late for dinner and bad news for two hungry travelers.

Not to worry. Take an underpass to cross the wide main street of China's westernmost city, turn down a dusty alley of crumbling ocher storefronts that opens up into a lively public square behind a mosque. Families with children are watching television at an open-air restaurant. The scent of cumin wafts from a grill where lamb sizzles on skewers. Next door, a chef makes noodles strung between his hands like a game of cat's cradle.

Over here, it's not quite 9 p.m.

Kashgar, a city of 350,000 built around an oasis along the old Silk Road, has two time zones, two hours apart. How you set your watch depends not only on the neighborhood, but on your profession and ethnicity, religion and loyalty. People living on both sides of the time divide say there is little confusion because they have as little to do with each other as possible.

When communist China was formed in 1949, Mao Tse-tung decreed that everybody should follow a single time zone, no matter that the country is as wide as the continental United States.

But Uighurs, the dominant minority in China's northwestern Xinjiang province, balked at running their lives on Beijing time, which would have them getting up in the pitch dark and going to sleep at sunset.

"It is as ridiculous as having Los Angeles following New York time," said Alim Seytoff, who left Xinjiang in 1996 and is now secretary-general of the Uyghur American Assn. in Washington.

"That is the totalitarian nature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hat they try to impose one time zone."

So the Uighurs follow their own unofficial time, which is two hours earlier -- in effect following the dictates of the sun rather than of Beijing, about 2,000 miles away.

The separate time zones are in fact a metaphor for the chasm between the Uighurs and Han Chinese living in uneasy proximity in Xinjiang. Since 1949, the ethnic Chinese have grown from 9% to more than 40% of the province's population, and Uighurs accus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of suppressing their culture and faith.

The Uighurs are a Muslim people who look more European than Chinese and use a Turkic language sprinkled with Arabic.

There is only minimal socializing between Uighurs and Chinese. Uighur men say they don't go out at night with Chinese colleagues because they don't share the habits of drinking and smoking. Intermarriage is rare. Few Chinese in Xinjiang bother to learn the local language and they avoid Uighur neighborhoods. ("Don't go eat over there at night!" a Chinese employee at the hotel warns guests. "It's full of Muslim people.")

Schools, government offices, post offices all use Beijing time. So do the airports and railroad stations. Some bus lines use Xinjiang time and others Beijing time.

Local people have strangely adjusted.

"Confusing? Not confusing at all! You can ask anybody how easy it is to convert between Beijing time and the local time," insisted a Chinese woman working at the Kashgar inter-city bus station, which is running on local time until April 1 and then switching over. "We use Beijing time in every aspect of our lives. It is only our comrades, the ethnic minorities, who use their local time."

Ali Tash, a 28-year-old tour guide, said it's really quite simple. Pointing at empty sofas in a hotel lobby, he explained how he would set up a hypothetical meeting with a Chinese friend and a Uighur friend. "So I say to the Chinese guy, come at 4 o'clock, and to the Uighur guy, come at 2 o'clock, and then everybody will be there the same time. No problem."

Modern time zones dividing the world into 15-degree-wide slices of longitude are a relatively recent invention, designed to stamp uniformity on the globe and make railroad travel more efficient. Until the late 19th century, the standard practice had been for each town to set its clocks to noon when the sun reached its zenith.

China is big enough to span five time zones but is the largest country in the world to insist on a single one. In contrast, Russia has 11.

"The reason goes back to a long Chinese imperial tradition in which the emperor is in control of time because it has a cosmological significance," said James Millward, a Xin- jiang scholar at Georgetown University.

Millward calls the Uighurs' insistence on using their own time a "classic weapon of the weak."

"These are the kind of things that people do in authoritarian societies. Like telling a joke with a twist, it is a way of expressing independence that is subtle enough that you don't get into trouble," Millward said.

Uighurs appear proud of keeping their own time. A Uighur boy of about 8 playfully grabbed the wrist of a foreign visitor in the market to look at her watch. Seeing that it was set to local time, he gave a big grin.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not always been so tolerant of chronological deviation.

In 1968, Long Shujin, a hard-liner who was soon to be named Communist Party secretary for Xinjiang, issued a decree ordering Uighurs to stop using their own time, according to Gardner Bovingdon, a Xinjiang expert at Indiana University who recently completed a paper on the separate time zone.

Bu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was not able to enforce the law and in 1986 published a small notice acknowledging that the unofficial time could be used.

'If they really had forced people to synchronize their workdays with Beijing, it would have produced howls of protest because people would be getting up in the pitch dark," Bovingdon said.

Indeed, at 9 a.m. Beijing time on a Monday morning, when one might expect people to be bustling with the urgency of the week ahead, the city was still yawning itself awake. The statue of Mao looming over People's Square in the center of town was barely visible through a shroud of morning haze. Cars on the main road had their headlights on.

Kashgar is almost due north of New Delhi and about the same latitude as New York. Its problems with timekeeping are worse in midwinter, when the sun doesn't rise according to a Beijing-oriented clock until past 10 a.m., and during the summer solstice, when sunset is close to 11 p.m.

Unofficially, the Chinese themselves have skewed their working hours, so most schools and many businesses don't actually open until 10 a.m. Beijing time.

Jiang Lin, a student at Kashgar Teachers College, said: "Most people are using Beijing time; only local Uighurs use Xinjiang time. But our class starts two hours later than usual time. It's quite easy to adapt to it, just as when you are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

Still, Xinjiang time remains strictly unofficial. In the lobby of the Chinese-run International Hotel there are five clocks showing the time in Moscow, London, New York, Tokyo and Beijing. Asked why there was no clock indicating Xinjiang time, the concierge replied with irritation: "There's no need. They know what time it is."

Abdul Hakim, a Uighur watchmaker in the Kashgar market, said he used to stock a watch that displayed two different times, but nobody bought it.

"People use one time or the other, not both. The Chinese use Beijing time. The Uighurs use our time," he said. "But if somebody buys a watch from me, I'll set it however they like."

barbara.demick@latimes.com

Nicole Liu and Eliot Gao of The Times' Beijing Bureau contributed to this report.

“三位一体”的由来

“党政军”三位一体也不是没有先例。屋大维统一地中海后,鉴于凯撒觊觎王位而被刺,不敢称孤道寡南面为君,因而给自己加了好多头衔。其中有些头衔是荣誉性的,譬如奥古斯都,意为尊崇,犹如贵国皇帝的尊号,亦如国朝毛太祖高皇帝曰“伟大”、华废帝曰“英明”、邓太宗文皇帝曰“总设计师”。有些头衔虽由屋大维兼任,如执政官、首席元老之类,但并没有形成和国家元首职务捆绑的惯例。只有以下三个职务是三位一体的:

I. Princeps第一公民——相当于国家元首,即贵国的国家主席。这个词是后来Prince一词的来源。

II. Imperator天下兵马督招讨大元帅——相当于武装力量总司令,即贵国的国家军事委员会(实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这个词是后来Emperor的来源,通常译为“皇帝”。这只是近代传教士来到贵国,跟贵国当时的皇帝作的权宜对等。事实上Emperor和皇帝意义并不相同。

III. Pontifex Maximus最高大祭司——相当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1949-1982)、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82-2020?)。
这个职位是共和国时期就存在的。屋大维以后,这个职位长期为担任前两个职位的那个人即所谓“罗马皇帝”垄断,成为惯例,形成高度一元化的政教合一。


但在后期罗马帝国,随着罗马的基督教化和基督教的罗马化,382年,克雷蒂安皇帝(Gratian,359-383),正式任命罗马首席主教达苏一世(后追认为教宗Pope Damasus I)为最高大祭司。但也有人认为,这一时期文献不足,也许只是孤证,真正可以确凿认定的第一名由罗马第一主教出任并成为惯例的最高大祭司是列奥一世(Pope Leo I,440-461),也有人认为是格列高里一世(Pope Gregory I,540-604)。自此,罗马第一主教就是最高大祭司,历任所谓教宗均具有Pontifex Maximus头衔。

不过这一时期,地中海世界的统治中心已经转移到东方希腊语世界,同时也是基督教被一步步奠定为罗马帝国国教的时期。而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意味着在君士坦丁堡的罗马皇帝拥有最高的教权。罗马皇帝把自己神化为耶稣的第十三名使徒,具有至高无上的神圣性,有权召开基督教大会,裁定教义,任命教会首领以及高级教士。而罗马第一主教的最高大祭司头衔,并不具有至高无上的神权特征,除了短暂的东西罗马对峙时期是服从西罗马皇帝,一直到公元八世纪,罗马的最高大祭司(即后来追认的教宗)仍必须听命于君士坦丁堡的罗马皇帝。

不过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西方的情况出现了变化,高度一元化的政教合一出现了裂缝。众多蛮族国家信奉的是一个基督教异端教派——阿利乌斯教派。这个异端教派不为作为罗马国教的正统教派(Orthodoxe)承认。而罗马教会则是正统教派在西方的中流砥柱。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 I,527-565在位)时期,东罗马一度接近恢复大业,诛灭了汪达尔、东哥特等信奉异端的蛮族国家,不过昙花一现,不久蛮族又兴,罗马教会近乎独立支撑,虽然名义上仍接受君士坦丁堡的领导,但实际上逐渐承担世俗责任,开始占有土地,并行使税收权。同时,罗马教会也当仁不让地在蛮族中间推广正统教义。偏处西北隅的法兰克王国是第一个,也是当时唯一一个归依正统教派的蛮族国家。罗马教会同法兰克王国紧密合作,前者仰仗后者的军事征服扩大正统教派的势力范围,后者仰仗前者获得统治的合法性。这样,就逐渐形成了后来中世纪西欧的政教二元君权神授体制。

同时的东方,沿袭着罗马后期的高度一元化的政教合一制度。皇帝的神圣化愈演愈烈,皇帝公然自称为Basileus(巴西琉斯,古希腊语的国王),包括宦官制度在内的种种宫廷制度也一一树立起来。公元797年,罗马帝国的女皇伊莲娜剥夺了他儿子君士坦丁六世的共治皇帝的帝位,并刺瞎了他的眼睛,自称(男)皇帝。这导致了东罗马出现了男性皇帝的空缺。此举使得同时在西方如日中天的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和罗马教会有机可趁。他们指控伊莲娜轼君,不承认她的(男)皇帝帝位。在罗马教会和查理曼的合谋下,罗马教宗在亚琛为查理曼戴上了皇冠,称神圣罗马皇帝。犹如曹丕篡汉,刘备在蜀中称帝一样的意思。此时罗马教会与东方正统教会公开分庭抗礼,即所谓公教(catholique,贵国称天主教)。此后东西教会产生过多次冲突。最著名的为863年,罗马教宗尼克劳一世和君士坦丁堡主教佛希要先后互相开除对方教籍。有些中文资料把佛希要开除尼克劳一世教籍理解为地方宗主教开除教宗教籍,并视为“千古奇事”,其实是中国人理解的问题。当时东西教会尚未正式分裂,君士坦丁堡宗主教系由东罗马皇帝直接任命,正统在焉,罗马教会虽已经与东方正教有很大不同,也拥有实际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却并不为东方承认。从权力授受的正统性角度讲,君士坦丁堡教会比罗马教会更具有合法性,虽说在罗马帝国时期,君士坦丁堡教会的地位略次于罗马教会。此次分裂是短暂的,不久双方又达成妥协,互相承认教籍。

1054年,由于君士坦丁堡主教弥格耳·赛鲁来过于跋扈,以及罗马教宗派往君士坦丁堡的使者亨拜态度僵硬,导致又一次罗马和君士坦丁堡之间互相开除对方教籍的事件。此次分裂是永久的。从此东西教会互不承认,分道扬镳。

在西方,神圣罗马皇帝的头衔,有神圣二字,他的皇冠,是由教宗给戴上的,从权力结构来说,西方具有政教二元的特征。因而中世纪西方比起现代虽然仍是政教合一的(主要是世俗政权与教权纠缠不清,君权神授),但比起世界上其他地方,当时的西方却已经倾向于政教分离,因为教权毕竟由宗教僧侣掌握,与世俗政权之间有一道沟壑。政权和教权盘根错节相互制衡,勾心斗角,需要说服人,需要思考,需要经院哲学(实为希腊哲学的继续,虽然有庸俗化的一面),同时,政教之间的缝隙也使得商业、自治城市成为可能。这也是西欧成为现代性摇篮的重要原因。

在东方,政权、军权、教权三位一体,集中于皇帝一身,此种制度扼杀了可能性。正教教义极端鄙视人,鄙视人的头脑,禁止讨论,强调等级和行礼如仪的服从,皆因三位一体密不透风,只需要驯服工具,不需要作为个体的人的才智。忠君爱国被认为就是爱上帝。故一样是中世纪基督教,比起公教,正教一直带有很强的蒙昧主义倾向。

东罗马灭亡后,正教意识形态权威转移到俄国。莫斯科自诩第三罗马,全盘继承了东罗马三位一体的体制。莫斯科大公自称凯撒,俄语即沙(皇)。他既是国家元首,也是军事首脑,也是最高宗教领袖。俄国正教教义特别强调忠君爱国,天上是上帝,人间是凯撒,忠于凯撒即忠于上帝,俄罗斯是天命所归,平等只是在上帝面前才存在,人间没有平等,只有服从,等等。事实上正教虽然也是基督教,甚至可以说是正统教派,实际上却抛弃了基督教肯定自由、追求普世的一面,继承了基督教蒙昧的一面,甚至与犹太教式的自恋相沆瀣,这与它作为罗马“国教”的漫长经历是分不开的——什么东西一旦被“国”了,就丧失了普世性。

今日俄国,正处在反动时期。普京也罢,梅德韦杰夫也罢,都着力复兴正教,向沙俄看齐。沙俄的背后,则是东罗马的影子。熟悉历史的都知道,东罗马也罢,沙俄也罢,虽说一度都有赫赫武功,但总的来说,一直是所谓次等力量,在世界文明中,从来只是个次要角色。至于沙俄时期的文化巨擘,无一不是深受西方影响的,说句不很正确的话,那些人并非什么“伟大俄罗斯文明”的产物。

至于贵国,这些年才刚刚形成两千年前罗马帝国的“惯例”,正煞有介事的推出,好像什么了不起的智慧成就。对它也没什么好说的,一边儿凉快去吧。





御用法学的荒唐之作

评《国家主席:三位一体宪政体制的创立与完善》


李进进

最近中国网络上出现了两篇转载颇多的文章,一篇是强世功的《国家主席:三位一体宪政体制的创立与完善》,另一篇是李国文《上官仪:武则天夫妇的牺牲品》。与“草泥马”文化现象不同,这两篇文章都是正统的,而且都在官方网站上登出和转载。两篇文章本来没有什么关联的,一个是谈法学或宪法学,另一个谈文史,谈谈唐代大御用文人上官仪的“御用”和“御死”。不过我倒是将两篇文章联想到一起去了。让我们来先谈谈《国家主席:三位一体宪政体制的创立与完善》这篇文章(简略“三位一体——国家主席论”)。

初读这篇文章,第一是找不到感觉,因为文章使用的是我熟悉但是感觉不舒服的语言风格,或者说是作者的前辈们惯用的语言。但是这篇文章毕竟和我的所学专业密切相关,所以还是硬着头皮读完了。“三位一体——国家主席论”中的“三位”,乃是“党权、军权和国权”,“一体”是宪法规定中的主席。可是现行宪法将这三权分开的,党权,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共产党由谁来领导,宪法管不了,实际政治告诉我们党的主席(如华国锋)或总书记(如胡耀邦或赵紫阳)不一定管的了党。但是宪法制定了“国家主席”,主席是“国权”的代表。宪法还规定了“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这是军权,只有这个权力是实实在在的。可是宪法本身没有将此“三位”合为一体,甚至是分权的。那么此文如何将此“三位”合为一体?不读宪法的人,很难理解。这就得要有上官仪这种御用文人来完成。“三位一体——国家主席论”的作者于是乎借用了一个宪法惯例来你弥补宪法的不足。他说:

“邓小平在政治悲剧中发现了宪政制度的不足,而努力通过创立宪法惯例来完善自己的宪政体制。第一,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实现权力顺利意见,并建立了代际政治的宪政惯例;二是全力恢复“三位一体”的宪政体制。1990年邓小平辞去中央军委主席,党的总书记江泽民担任中央军委主席;1993年,江泽民又顺利地出任国家主席,实现了党权、军权和国权的统一。2002年,胡锦涛担任党的总书记,2003年胡锦涛又将人国家主席,2004年,胡锦涛又担任中央军委主席,“三位一体”的体制作为一种宪法惯例已经正式建立起来。”

文章的荒唐就在于,本来宪法就没有的东西,文人们非要用个什么学说弄成个什么法学的东西。我不知道作者是否学过法律,法学实证主义和诠释法学都不允许这种做法。从宪法实践来看,任何法律的惯例不可违背成文法本身。最重要的是,宪法惯例是有法律约束力的。这种法律的惯例只有在英国存在,因为英国没有成文宪法。英国宪法最大的惯例是“国王在议会之中”,这就是说,国王是主权的象征,人民通过议会行使治理权。美国宪法中算的上惯例的我看只不过是人民直选和总统选举团之间的奥妙运作。关键是,人民直选和总统选举团之间没有实质性的冲突。其他的如司法解释权等,算不上是宪法惯例。美国总统制的连任两届在罗斯福总统之前算是个惯例,但还是被罗斯福给打破了,后来不得不制定成宪法修正案。

中国的宪法只不过是政治独裁者手中的一张纸而已。他要设立国家主席的时候,就在纸上画一笔,打个勾。不要的时候,就打个叉。他们的做法有什么“法”的味道,那谈的上什么宪法惯例,更没有什么理论可谈。

可是我们的一些学者非要将政治上的既存的东西合法化﹑理想化或“万岁化”。这就是御用文人的作风。让我们来欣赏李国文的《上官仪:武则天夫妇的牺牲品》。

首先李文将御用文人描述的不能再惟妙惟肖了:

“御用文学,只要好看,就不怕浮浅,只要好听,就不怕肉麻,只要应景,就不怕扯蛋,只要上口,就不怕空洞。一句话,只要主子满意,也就算得上是恪尽厥职了。”

其次,李文认为唐高宗册封武则天为后的诏书一定是大御用文人上官仪所草拟。武则天本是太宗李世民的老婆,现在儿子要给册封为他的老婆,曰之皇后。这是有点难啊。本来暗地里“蒸”(以下奸上曰‘蒸)一下没有事的,现在皇上要合法化还要加点礼教,这只有上官仪这个大御用文人来做了。经过他的脑袋一转悠一篇漂亮的诏书就出来了:

“朕昔在储贰,特荷先慈,常得侍从,弗离朝夕,宫壶之内,恒自饬躬,嫔嫱之间,未尝忤目。圣情鉴悉,每垂赏叹,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可立为皇后”。

于是乎,本是乱伦,本是“武则天从唐太宗的床上,转移到唐高宗的床上,为两代人献身”,现在变成了儿子忠厚,父亲慈爱,其不合礼呼?这就是御用文人的妙用。

回到国家主席的设置上,设不设之本是党内博弈或角斗的结果,可是一帮子文人非要去讲个什么理,还是法理。欲设之,为之欢呼,不设之,也为之欢呼。让我们来品味一个真实的故事。

1982年正是我国修改宪法的重要之年。当年四个宪法学的泰斗中的两“斗”进了宪法修改委员会,长期和彭真一起开会,研讨宪法的修改。还有两个不在修改宪法委员会中。在1982年宪法公布之前,关于国家主席设不设立的问题,一直定不下来。多数人要恢复1954年的“国家主席”制度。可是“上”不表态,因为邓小平和毛泽东一样不喜欢那个虚东西,繁琐。所以在1981年底和1982年初,传出来的话是不设国家主席。那两个没有参加修宪的两个宪法泰斗正准备出一本书,对于内部修改宪法的意见也不是那么有把握,但是他们等不到宪法公布了,就在书中有关国家主席这栏目里说“不设国家出席”符合社会主义民主集中制(当时的国家元首的职责有全国人大常委会担任,所以称为“集体元首”)。可是,当“上”面定下来恢复国家主席的时候,他们稿子已经送到出版社了。他们于是乎立即改稿,说恢复国家主席如何如何好和必要。

现在可好,“三位一体一国家主席论”不但说“设立国家主席”好,而且弄成了个什么宪法惯例,还弄成了个什么“一体”论。我担心,明天有人不放弃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的时候,人家不搞“一体”的时候,他是不是也说是“万岁”呢。所以。这篇文章大有为当权者拍马屁之嫌。

这“三位一体—国家主席论”通篇文章谈的“体”不过是独裁者的集权。宪法中的“体”是什么?宪法中的“体”就是就是“民主自由”。“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的政治。”这是毛泽东讲的。毛泽东还讲了,他的事业继承了孙中山的新民主主义。他后来抛弃了这个宪政,四人帮在1975年的宪法中﹑华国锋在1978年宪法和邓小平在1982年宪法中都抛弃了这个宪政的“体”。那两个当年的宪法学泰斗,是这个“三位一体国家主席论”作者的爷辈了。那爷辈的人,我知道,虽然不得不为当局唱赞歌,但还是知道宪法的“体”是民主自由,经常为争取点民主自由打点擦边球。现在可好,怎么孙子辈的学者,还算的上是个学者的话,不但不谈这个“体”,还要把这个“体”变成独裁者的宪法护身符呢?咋北大法律系的教授怎么成了鲁迅笔下那九斤老太太抱怨的“一代不如一代”了?

P.S

补:1982年宪法修改的时候,国家主席设置的问题开始定不下的主要原因就是一个军权的问题。按照1954年的宪法,国家主席统帅国家武装力量。可是邓小平不愿意当国家主席,但又不愿意放弃军权,所以后来专门为邓小平设置了一个国家军事委员会主席,于是将国家主席彻底虚位化。中国宪法为人穿衣打造,有什么道理可讲。





1954年宪法关于国家主席和国家武装力量统帅的规定
第四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对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受外国使节;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批准同外国缔结的条约。
第四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统率全国武装力量,担任国防委员会主席

1975宪法关于国家主席和国家武装力量统帅的规定:
第十五条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统率全国武装力量。
第十八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它的职权是: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解释法律,制定法令,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接受外国使节,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1978年宪法关于国家主席和国家武装力量统帅的规定:
第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统率。
第二十六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主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接受外国使节;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公布法律和法令,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批准同外国缔结的条约,授予国家的荣誉称号。



十足的垃圾文章。

国家主席:三位一体宪政体制的创立与完善

● 强世功

关于我国的宪政体制,最权威的说法是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制度,这样的说法不仅有成文宪法文本上的依据,而且还有坚实的法理学基础。从成文宪法的文本上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而其它任何国家机关,包括国家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和检察院,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向全国人大代表大会负责。从法理学上讲,我国的宪法属于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不同于资本主义宪法的根本在于真正实现全体人民(尤其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全体人民当家作主的主要方式就是有人民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主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是人民行使最高主权的国家机关。然而,众所周知的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往往被人们看作是“橡皮图章”,这就产生一个问题:我们国家的最高国家主权究竟在哪里?我们国家的宪政体制究竟是不是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制?事实上,这个问题一直在宪法学界存在着争论,只不过争论的不是宪政体制,而是争论我们国家的国家元首究竟是什么。正式顺着国家元首这个问题的争议,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宪政体制不同于西方、也不同于前苏联的根本特征就在于我国宪法中的“主席制”。
“主席制”起源于中国共产党1931年在瑞金成立的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时担任临时中央主席,“毛主席”的称呼由此而来。也由于这段历史,毛泽东对“主席”的称呼格外钟爱。后来,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的称呼也从初期的委员长、总书记改为主席,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当选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而当时的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则由林伯渠担任。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了《共同纲领》,这被看作是新中国的临时宪法。这部临时宪法主要规定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公民的权利义务等,也规定了组织国家政权的基本原则,但并没有规定国家机关的设置与职权(“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并付之以行使国家权力的职权。”(第十三条第二款)而对国家机构具体职权的规定是在这次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的《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可以说,《共同纲领》和这部组织法共同构成了新中国的临时宪法。其中组织法明确规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对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内领导国家政权。”(第四条)这个委员会由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一名、副主席六名、委员会五十六名组成。而组织法明确规定:“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主持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会议,并领导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工作。”这意味着“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虽属于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但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居于领导地位。在这种政治协商会议上,毛泽东当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同时,他还是中国共产党的主席。党权、军权和国权集中于毛泽东一身,形成了“三位一体”的主席制的雏形。
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正式宪法,它是在临时宪法的基础上产生。这部宪法可以名副其实称之为“毛泽东宪法”。一方面由于毛泽东对这部宪法的起草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另一方面这部宪法设立了国家主席制度,是中国宪法不同于西方宪法和苏联宪法的一个重要特征。国家主席制度虽然是为毛泽东本人量身定做的,但他恰恰反映了毛泽东对中国宪政体制的最杰出的贡献。临时宪法中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实际上行使着全国人大代表大会的职权,由它产生政务院、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这个模式基本上模仿苏联1936年宪法的模式。1954年宪法虽然参考了1936年苏联宪法,但一个根本的不同就是设立了国家主席。国家主席的职权来源于三部分:一部分是从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中属于国家元首的一些程序性、礼仪性职权,比如签署法律、接见外国使节等等;一部分是从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而来的,1954年宪法取消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将其职权纳入到国家主席,即国家主席“统帅全国武装力量,担任国防委员会主席。”(第四十二条)一部分来源于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职权,即“领导”中央人民委员会的职权,在国家主席中演变成最高国务会议,即国家主席担任最高国务会议主席,最高国务会议讨论国家重大事务,形成的意见交人大、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或其他部门讨论并作出决定(第四十三条)。由此来看,国家主席不是一个虚权元首,而是实权元首。这样的制度恰恰是1936年苏联宪法所缺乏的。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上,毛泽东当选国家主席,“三位一体”体制正式建立。从此,毛泽东大量重要的政治活动就通过国家主席和最高国务会议进行的,在从1954年到1958年,毛泽东召开过大约16次最高国务会议,相反,中共中央的会议远远少于国务会议。
然而,这个“三位一体” 的体制由于1959年毛泽东辞去国家主席,而选举刘少奇出任国家主席第一次发生了分裂,即按照党章,毛泽东是党主席和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拥有最高的政治主权;而按照宪法,刘少奇是国家主席和国防委员会主席,拥有最高的法律主权。如果二者在党内合作顺利,那么,两个主权合一就能维持三位一体体制;否则,中国的宪政体制就面临着分裂。不幸的是,由于毛泽东和刘少奇在政治路线上的分歧,导致中国宪法体制的危机。当毛泽东在党内的声音不能在国家体制中发挥作用时,毛泽东被迫摧毁他一手建立起来的宪法体制。为此,毛泽东一方面启用林彪,巩固军权;另一方面发动群众冲击国家体制,最后发展到文化革命,国家的宪政体制馅入了分裂。
随着文革混乱通过军管得到控制,毛泽东开始考虑恢复国家宪政体制,但由于毛泽东决心不准备再担任国家主席,那么,任何人担任国家主席都有可能让宪法体制陷入分裂,由此在林彪与毛泽东的政治斗争就围绕国家主席的存废展开了斗争。最后的结果是林彪在政治上败亡,而国家主席在1975年宪法中被废除。需要注意的是,1975年宪法直接以党代政,“三位一体”变成了“两位一体”,即全国人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统帅全国武装力量,国家完全被党所取代。仅仅三年之后,1975年宪法被修改,但并没有恢复国家主席,于是7年之后这部宪法又进行了彻底的修改,关键在于重建1954年宪法的国家主席体制。因此,中国宪法中有影响的就是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
1982年宪法是邓小平宪法,整个宪法的修改贯穿了邓小平的思想,即汲取毛泽东宪法中“三位一体”的教训,避免权力过分集中,因此如果说1954年宪法是集权的宪法,那么,1982年宪法是分权的宪法。首先,国家主席由1954年的实权元首,变成了虚权元首,宪法中又设立了独立的中央军事委员会。在此基础上,邓小平对党的体制进行了改革,废除了党主席制,恢复了党总书记制,实行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与党的总书记的分离。由此形成党权(党的总书记)、国权(国家主席)与军权(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分离。这样,邓小平采取这种分权的模式,试图探索国家权力顺利移交的宪政模式,从而避免毛泽东未能实现权力顺利移交的宪政悲剧。为此,邓小平建立了过渡性的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他自己担任中顾委主任,并掌控者军权,其他老一代革命家出任虚伪元首,而让年轻的一代掌握党权。然而,邓小平宪法和毛泽东宪法的一样,当党内发生政治分歧的时候,这部分权的宪法导致了后来的政治悲剧。
但是,和毛泽东废除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宪法不同,邓小平在政治悲剧中发现了宪政制度的不足,而努力通过创立宪法惯例来完善自己的宪政体制。第一,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实现权力顺利意见,并建立了代际政治的宪政惯例;二是全力恢复“三位一体”的宪政体制。1990年邓小平辞去中央军委主席,党的总书记江泽民担任中央军委主席;1993年,江泽民又顺利地出任国家主席,实现了党权、军权和国权的统一。2002年,胡锦涛担任党的总书记,2003年胡锦涛又将人国家主席,2004年,胡锦涛又担任中央军委主席,“三位一体”的体制作为一种宪法惯例已经正式建立起来。2007年,在刚刚召开的中共17大上,中共中央按照邓小平确立的代际政治这一宪法惯例,新一代未来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进入中共中央政治局,我们相信,在18大之后,中国的宪政体制也肯定会按照邓小平确立的宪法惯例,维持“三位一体”的宪政体制。
由此可见,中国的宪政体制的两种最根本的特征是:代际政治和三位一体。这种宪政体制是由毛泽东奠基的,由邓小平完善的。如果说毛泽东宪法是中国宪政的奠基石,那么邓小平的宪法则是中国宪政的拱顶石,而这里所谓的毛泽东宪法和邓小平宪法,不仅包括成文宪法,而且包括不成文宪法和宪法惯例。中国宪政的发展方向就是不断地完善这些宪法惯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政体制。

最新神兽:猴蛇

北风 @ 2009-4-1 11:12 评论(9) 推荐值(77) 引用通告 分类: 琐碎杂事
http://www.bullogger.com/blogs/wenyc1230/archives/287973.aspx

猴蛇,属哺乳纲灵长目猴蛇科。大脑发达,颜面似人,猴首蛇身,臀部亦呈脸状。善模仿人语,但多说假话。约一百年前出现在俄罗斯,一度广泛分布于东欧、东北亚、非洲等地,现存于东北亚及中南美洲等地。该物种形态各异,但以分布在中国大陆及朝鲜半岛北部之品种较为纯正。因种群稀少,中国民间学者凌沧洲2009 年4月1日提议将每年的4月1日定为“中国猴蛇节”,以加强对该物种的重视及保护。

(北风版权所有,凌沧洲亦有贡献)
© 平媒及商业网站要用的话跟我说一声:13005159519,非商业网站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