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8日 星期一

刘老师退赛后——“上海兴则中国亡,北京兴则中国兴。”

前列腺死哪儿去了,严重失职啊。

不许对这篇美文的细节吹毛求疵——虽然鲁迅老师是绍兴人而且死在上海,虽然文中举的三位没一个是北京人,虽然汪精卫老师是广东人,而且跟上海素无往来,虽然江青张春桥两位老师都是山东人……重要的是领会精神。

当年匈牙利足球失利成为匈牙利人心骚动政局动荡的导火索之一。原因是匈牙利当局一直把几乎百战百胜的匈牙利足球当作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证据,一朝输球,匈牙利人民便开始怀疑、咒骂进而反对那个优越的制度了……那场动乱以苏军血腥镇压告终。那场动乱还引起了正在推行双百方针作高价征求意见状的毛太祖的关注和忧虑,导致毛太祖在1957年初忽然迂回包围,大施阳谋,引蛇出洞,就是反右运动。众所周知反右运动又是大跃进的直接诱因,大跃进的失败又是太祖隐忍数年的原因,太祖隐忍数年又是四清的原因,四清被刘摄政“异化”又是文革的直接原因。一环扣一环,源头居然在匈牙利输球……

这固然只是偶然的、事实层面的原因之一,深层的原因当然不是这个,全能体制、专制任意的体制的压力下,民众极不健康的怨恨情绪才是根本原因,就算匈牙利足球长盛不衰,也有别的原因让匈牙利人民愤怒——不过,全能体制特别需要体育竞技为之张目,这是惯例。也因为如此,这样的体制经常弄巧成拙。匈牙利足球是例子之一,1988年中国汉城失利是另一个例子,尤其是那次女排“仅”得铜牌,有人抖出了“内幕”,引起了社会对体制的讨论质疑,激起了许多人的共鸣,为次年的那件事作了理论上或者不如说情绪上的准备。

现在值得关心的是时隔二十年,刘老师退赛这件事引起的议论猜测究竟能发酵到什么程度。大概是金牌拿得太多了,新华网再也按耐不住,情不自禁得露出了体育政治化的尾巴,在今天不识时务地推出了“国运盛体育兴”的专栏,当然是早就准备好的,相信是在刘老师退赛之前推出的。没想到话音刚落,刘老师就给“国运”蒙上了阴影。新华网显然方寸大乱,忙不迭地频发安抚文章,“仍是英雄(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王储慰问我受伤运动员(吊唁?)”,通栏大标题犹如国丧,只是用红字。保稳保稳,重中之重又一次严重突出。

问题是稳不稳不是保不保能决定的。对类似事件的反应,取决于社会的成熟度。无论如何,现在已经有人又一次把矛头指向了体制:http://www.bullog.cn/blogs/alading512/archives/167940.aspx,还有人把矛头指向赞助商:http://www.bullog.cn/blogs/wangxiaoshan/archives/167996.aspx。这些议论说的都有鼻子有眼的,很深刻的样子——不过我不感兴趣,我更喜欢的是下面这样的议论。没办法,我喜欢有观赏价值的东西。



刘老师退赛后——“上海兴则中国亡,北京兴则中国兴。”

上海是中国的汉奸之都,蒋介石,汪精卫,张春桥,江青,江**,陈liangyu...
北京是中国的脊梁,鲁迅,李大钊,毛泽东... 太多了,举不胜举...
上海兴则中国亡,北京兴则中国兴。
不许北京发展经济就是上海人在作祟。自2000年以来每年被上海掠夺走的经济利益就到上万亿人民币。
北京人民吃不饱,穿不暖,还不许申请失业,政府以自由职业来掩盖失业。
北京到全国各地己机票只打七折,而全国各地飞往北京的机票最多三折。
来北京旅游的外国客人几乎为零,应为北京不需外国人以个人身份入境,而上海可以;
外国银行在上海可以办人民币业务,在北京不行。上海成为外国资本侵蚀中国经济的大本营。
河南爱滋病村也是在上海注册的外国生物制品公司(也就是血液品)出口公司非法采血的恶果,
而这一真相一直到今天还被掩盖着。
上海人民同样受着外国资本和台湾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

中国自1992年后的所谓"转制"就是江**一伙倒行逆施的国贼侵吞60年来革命胜利果实的巧取豪夺。
北京奥运会的专卖商品都被上海浙江深圳等地的所谓厂家垄断经营,而北京没有一家企业与奥运经济沾边。

2007年,所谓的made in CHINA事件就是一帮浙江商人在国际上大卖特卖假冒伪劣产品所产生的直接恶果。
大家可以google一下made in china,出来的那个网站就是浙皮子们自己攒的一个网站,和国家没有任何关系,更不用说什么质量监控了。

骂我的人是在骂你自己。



根据情报分析学的基本原理,刘祥罢赛的真正原因只能是这样:
刘祥赛前,这次比赛的票已被炒到6000-7000元一张。一个普通的海淀区的中学生,都看出来了,什么实名制销售奥运门票,全是假的。
在网上,奥运门票都吵翻天了。怎么没人管???
一个全中国的偶像,有多少医护人员为他服务,不可能带伤上赛场。赛前一天,北京台还采访刘祥,安然无恙,训练照常。
退一万步说,即使有伤,也有替补队员,这种事情发生的机率几乎为零。
而且,现在也拿不出任何刘祥伤病的资料和医学影响。
最主要的,记者发布会上为什么没有刘祥本人的镜头那?
刘祥只是脚伤,嘴和大脑并没伤!!!
这场记者发布会完全是为了欺骗舆论的!!!
真相只有一个:刘祥自己撂挑子了,很可能是因为分赃不均。
你想想:一个把人逼成杀人犯-扬佳的城市,能没问题吗!!!

上海人-差劲的很,不就是上海人让全中国的人都下岗了吗!!!

相声白事会师傅经恐触怒美国客人被坚决撤下

因为奥运开幕第二天,在一起刑事案件中有位美国游客不幸遇害,因系列节目主题的需要而安排的《白事会》和《师傅经》两段相声被坚决撤下,理由是避免外国游客对此产生联想。

来源:
http://forum.bjradio.com.cn/viewthread.php?tid=674111&page=1#pid5057265

德国之声:德国“政坛爆发户”另眼看中国

“我对隆重的大型仪式从不感兴趣。”
“如果德国人对北京领导人接见谁,在那里接见等等作出激烈反应的话,北京领导人会有怎么想呢。”
“我们已习惯接受别人的批评。”
“中国人也应该理解,有一些小国以极为怀疑的目光打量着这个大国,德国只是其中之一,也就是说,我们大家都希望,中国能够打消大家的顾虑,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
“显而易见,中国政府并没有意识到建立和谐社会的真正涵义,所谓和谐社会就意味着具备包容各种不同意见,矛盾和合理的抗议活动等的能力。”
“您不访问一下德国的政治家,他是否觉得受到德国媒体的公正对待。自由媒体就是这样。”
“恕我直言,自由媒体有时就是不公正的,他们有权这么做,因为它们是自由的。”


这个造反派满嘴珠玑啊。

不过对未来太乐观了点,对“在美国和欧洲求学”的“年轻人”太乐观了点。也许就是政客本性,不管怎么要把话绕回来,避免政治不正确。




文化社会 2008.08.17

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从“街头斗士”、出租车司机、到德国前外长和副总理。曾与德国前总理施罗德联合执政8年的菲舍尔(Joschka Fischer)将于今年秋季再赴北京,参加亚欧峰会。2005年退出政坛以后,菲舍尔在由亿万富翁索罗斯资助的欧洲国际关系理事会领导班子中任职,频繁发表文章,阐述其对国际关系的见解。正当中国形象在西方媒体中历经历史最低点之时,菲舍尔撰文“北京权力,东躲未来”。本台中文网记者就上述议题专访了这位“政坛爆发户”。

采访菲舍尔是在其柏林富人区的私宅里。深色小楼的一层有一间办公室,专由一位秘书负责接待来访的客人。专访结束后,我忙着收拾照相机,录音机,菲舍尔静静地站在一旁。为了避免尴尬,我只好再找话题,问他佛爷究竟给他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是否也像其他德国人一样,认为老佛爷是可信之人,是睿智之人?菲舍尔回答说,我不天真,了解为什么中国人对佛爷不满,中国人大多认为他言行不一。老佛爷是流亡政府的领袖,当然与北京政府持不同立场。但是,他毕竟是藏人的精神领袖,其地位等同于罗马天主教宗,解决东躲问题绕不过他。我又问他默克尔为何偏偏在总理府,而不在私人官邸会见老佛爷,菲舍尔说,其实默克尔本可以私下跟温家宝说一声。但是默克尔是总理,除了总理府之外,哪里是她的家呢。。。

和平解决东躲问题有助于提高中国国际形象

德国之声:奥运正在北京举行。此次奥运开幕式是奥运史上规模最大,耗资最多的开幕仪式。想必您一定没有错过欣赏北京奥运开幕式的机会吧,您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

菲舍尔:我对隆重的大型仪式从不感兴趣,不过我喜欢体育运动。毫无疑问,奥运开幕式展示了现代化的中国,展示了中国的快速发展和长足进步。但也无可否认,奥运已变为超大规模的活动,兴奋剂的问题就没完没了,这次也不例外。我更愿意聚焦体育赛事,只要它是真正意义上的体育比赛,而不是化学制剂的角逐。

德国之声:您于今年4月在时代周报上发表社论,标题为北京的权力,东躲的未来。那时,中国形象在德语媒体中历经低潮。您为何选择了这样的时候发表这篇文章呢?

菲舍尔:担任外长和议员时,我就多次访问中国。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国家。中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极不均衡,各地区的特点也不相同。尽管中国拥有统一的语言和文化,但那里生活着不少少数民族。我于1985年首次去中国。那时的中国人还身穿中山装,文革的影响显而易见。在与谈话伙伴的交谈中就能真切地感受到这一点。如今的中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必将成为21世纪的强国之一。所以,中国如何承担自己的责任,如何对待弱小国家关系到大家的利益。东躲问题也扮演着一个角色。我与德国联邦政府都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无论台湾还是东躲问题,我们都希望能够获得和平解决。我认为,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这也符合中国的自身利益。

德国之声:东躲骚乱发生之后,三位藏学家曾到德国作报告,回答记者的提问,北京政府与老佛爷代表的谈判也已举行。您将其视为北京政府东躲政策的战略改变吗?

菲舍尔:我希望,相关谈判能够取得切实的进展,而且不仅仅在东躲问题上,而是涉及所有的文化和宗教宽容问题等。今天,中国的统一不存在任何威胁,中国已发展为一个强大的国家,但是在政治言论自由,宗教自由方面,中国还带有专制的特点,其政治体制是一党统治。我理解处于过渡时期的中国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也理解文革遗留下来的创伤,一旦中国的国力受到削弱,国家的统一会受到威胁,这无疑是中国的一大灾难。但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已今非昔比,中国应更加宽容,应建立独立的司法体制,从长远来说,还需形成两党格局。所以,我看好下一代中国人,他们会认识到自己的强大,同时具备建立开放民主机制的能力和素质。

德国之声:建立多党体制的问题我们以后再谈,我们首先聚焦东躲问题,您认为,解决东躲问题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菲舍尔:我认为,重要的是冲突双方能够坐下来认真谈判。北京政府与老佛爷代表的谈判已不是第一次,之前就举行过多次。但会谈双方都难以改变各自的立场。关键问题是文化自治和宗教自由,这不仅涉及藏人,也牵涉到中国的基督徒。我认为,这些问题都应得到妥善解决,但同时又不使中国的完整与统一受到威胁。

建立多党制法制国家模式值得借鉴

德国之声:您在文章中写道,真正的自治与国家的统一是不矛盾的,与克服社会矛盾建立社会福利国家,建立多党制的法治国家间也不构成矛盾。至少欧洲的经验证实了这一点。但是您认为,这样的模式对当今的中国来说具有现实意义吗?德国前总理施密特在此一点上就持不同观点。

菲舍尔:我与施密特经常意见不一。我在此所指的是未来的发展前景。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发展与壮大,人们必将面临一问题。我理解中国维持国家统一的重要性。但是从长远来看,不解决政治自由问题是不可能的,现代化的中国已别无其他的选择,中国必须要寻找一个解决方案。另外,独生子女政策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独生子女政策是对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的背叛。一代中国人到了老年以后,无法享受传统的家庭保险。另外,随着中国工业化和服务业的发展,农村居民不断涌入城市,这一趋势会继续下去,这些都是中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中国面临的挑战。我对发展中的中国始终抱有好感,但同时也以批评的眼光注视那里的一切。

民主国家习惯于接受他人批评

德国之声:说到看问题的视角,我再想问一句,与德国前总理科尔和施罗德不同,在处理中国问题上, 现总理默克尔的某些做法的确令给人留下了似乎在采取对峙立场的印象。您认为,这仅仅是中国人的错误解读吗?

菲舍尔:我认为,认识上的不同不是问题的关键。如果德国人对北京领导人接见谁,在那里接见等等作出激烈反应的话,北京领导人会有怎么想呢。德国总理有权决定是否会见老佛爷,但并不等于就予以承认,或给与支持。我认为,问题出在了其他方面。在我担任外长期间,我也曾多次在德国外交部接见老佛爷,但我们从未使对我们对中国的好感以及我们坚持的一个中国政策受到质疑。比如,在施罗德和我执政期间,德国原本计划向台湾出售具有军事意义的侦察卫星,中方对此表示反对,最后法国为台湾提供了此类侦察卫星。德国则没走这么做。总之,不同意见是在所难免的,不仅现在是这样,将来也会如此。说句实在话,如果让我们的一个中国的立场也受到质疑,那的确是一个错误。总之我们有权对中国提出批评意见,中国也可以对我们提出批评意见,作为民主国家,我们已习惯接受别人的批评。

一个中国立场无用质疑

德国之声:您与德国前总理施罗合作了8年,您能否想象,施罗德也会在总理府接见老佛爷吗?

菲舍尔:这我可不知道了。事实是,施罗德没有接见过老佛爷,接见老佛爷的是我。德国的对华政策并没有因此而发生变化。现在的联邦政府也是一样,即便是做梦也不会想到要改变对中国的这一立场。我当然希望,德国总理能发出一些更为积极的信号,但是总理没有这么做。我也没有办法。德国是一个民主国家,我不是默克尔的选民,这也不是什么秘密。

德国之声:在对华政策上,是否现政府与上届政府(总理和外长对中国的态度上)存在角色分配上的变化呢?

菲舍尔:这个问题,您得问默克尔和施泰因迈尔了。在访问北京时,我总是明确自己的不同意见和相同立场。我再强调一遍:中国将在21世纪扮演重要角色,我认为,这是件好事。但中国人也应该理解,有一些小国以极为怀疑的目光打量着这个大国,德国只是其中之一,也就是说,我们大家都希望,中国能够打消大家的顾虑,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

确保公民信息自由的国家是一个强大的国家

德国之声:由于北京奥运会,中国目前是世界聚焦所在。但是在奥运开幕前10天,外国记者无法在北京新闻中心自由上网,于是表示抗议,也引发了人们对当年国际奥委会决定授予中国奥运主办权是否正确的新一轮讨论。中方此举是否过于自找没趣?

菲舍尔:我认为,中国政府完全低估了主办奥运会对塑造中国形象的影响力。没有人怀疑中国的安全需求,但是言论自由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如今的中国已不再是1989年时的中国,中国已变成一个更为强大的国家,显而易见,中国政府并没有意识到建立和谐社会的真正涵义,所谓和谐社会就意味着具备包容各种不同意见,矛盾和合理的抗议活动等的能力。

德国之声:但是在国外记者表示强烈抗议的第二天,德国之声和BBC等网站就重新被开放,当然有些内容敏感的网站依旧被封。您不认为,此举也同时体现了北京政府的灵活性和可塑性吗?

菲舍尔:您是否允许我给您提一个问题,一但开放了所有的网站,会有怎样的结果?什么都不会发生。中国不会因此而出现不稳定局势。我相信,当中国更年轻一代进入领导层后,将会更自信更宽容地面对言论自由,抗议活动以及宗教自由,少数民族的权利等等。我们会看到这一切的,未来的中国会给我们一个答案。

德国之声:我们再来谈谈德国的问题。您认为,德国媒体对中国的态度公正吗?

菲舍尔:我再反问您一个问题。您不访问一下德国的政治家,他是否觉得受到德国媒体的公正对待。自由媒体就是这样。看一看现在的媒体报道,有不少文章对中国作了肯定的报道。我还是比较关注电视中有关中国的报道的,我认为,德国的主流媒体对中国持肯定立场,基调也很积极,对中国取得的成绩给与肯定和赞赏。但是在一个民主国家,欣赏并不就意味着没有批评,如同今天的中国也有不少批评西方和西方某些记者的文章一样。我希望,我们能公开讨论这些问题,而不是限于民族主义的狭隘与偏见。值得强调的是,一个开放的,保障公民信息自由的国家是一个强大的国家,而不是一个弱国。

展望奥运之后的中国

德国之声:您是否跟踪了体育记者黑尼希(DieterHennig)被解雇事件?有媒体报道认为,他被解雇的原因与他一贯的亲中国立场有关。

菲舍尔:我不了解此事,果真如此,应受到批评。因为这涉及到言论自由问题。

德国之声:德国媒体的某些报道给人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就如同批评中国成为时尚。

菲舍尔:我不这么认为。恕我直言,自由媒体有时就是不公正的,他们有权这么做,因为它们是自由的。媒体对德国内政的批评比对外交政策的批评要严厉得多。以我的观察,在报道方面,中国绝没有受到冷落。

德国之声:早在奥运开幕前,人们就已经开始讨论奥运后中国的定位问题。您愿意借此机会展望一下中国的未来吗?

菲舍尔:奥运是重大的体育活动,毫无疑问,它也是一项政治大事。但并不像现在人们所感受的那么重要。环保问题因举办奥运而更显重要,它也关系到中国人的切身利益。中国应对地球气候变化承担哪些责任,东京气候保护议定书后,人们又该怎么办?还有国际经济变化,地区稳定等等,比如在朝核争端中,中国就扮演了积极的角色。伊朗问题,南高加索问题,缅甸的问题,苏丹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比现在的奥运会更令我感兴趣。

德国之声:您认为,奥运带给中国的究竟是什么呢?

菲舍尔:它带给中国的是巨大的机会。如果中国领导人认识到,它不是负担,而是机遇,就应该大胆地加以利用。新一代中国人已成长起来,他们已习惯与国际保持联系。许多中国年轻人在美国和欧洲求学,中国的境外旅游业也在快速发展,这些都给中国的进一步开放创造了条件,促使人们能够更加宽容地对待少数民族,政治上持不同意见者。另外,我还认为,司法独立将扮演关键角色,它也会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欧洲和美国的经验就证实了这一点。

德国之声: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祝红

德国之声:中国痛苦地发现了多元化

我很怀疑我朝是不是真的“发现”了。

德语媒体 2008.08.17

时代周报发表评论文章说,"在对待北京奥运的问题上,德国对中国表示理解的一派与批评中国的一派之间出现了激烈的争论。"在法国,"总统萨科齐对巴黎奥运火炬事件表示道歉,而巴黎市长却授予老佛爷荣誉市民称号"。"即使西方政治家全体亲华,那么好莱坞演员、草根活跃人士和记者们也会发起使中国领导人失去听觉和视觉的抗议声浪"。文章说,这就是西方社会的多元化:

"中国政府今年经受了惊心动魄的事件,它痛苦地发现了多元化。它注意到,一个国家在全球的形象既不来自枪杆子,也不来自工厂,更不来自宣传部,而是来自每个人的头脑。

更为严重的是,现在蛮荒的西方进入了北京的中心,这个有士兵、警察和互联网检查的政权看起来很强大,但在图象和形象上,它只能听命于西方。这是因为西方多元、因为它不听从统一号令,因为它在世界公众舆论和气氛方面比那些笨拙的共产党人占有优势。

果然,中国的统治者一个接一个地犯错误。他们先封闭互联网网页,然后做出让步,但也只是做出一点点让步。接着又宣布天安门广场为禁区,从而再一次使全世界想起了1989年坦克碾压造反学生的大屠杀情景。

那么,西方应该如何对待中国?各有不同,这种各不相同的态度最使共产党为难。过去几年,西方国家认识到,中国很重要,发展很快,但它们也还没有完全理解,中国人与西方人一样,也有拥有自己一份蛋糕、权力和大自然的权利。中国也必须学会知道自己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意义。无论这样或那样,奥运都将加速这一进程。

对中国的恐惧没有道理。中国是一个正在进行关键性过渡的国家,它处于生态破坏带来严重经济后果的边缘,处于一个出口型国家的全球化带来内部多元化、从而与一党统治形成尖锐对立的边缘。西方应该希望这个庞大的国家顺利快速地完成这一过渡,不应该害怕中国快速发展的十年持续下去。"

本文摘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德国之声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