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1日 星期日

让鬼子在我国博大精深的冤狱暨喊冤文化面前发抖吧!!!

温家宝访日遇华侨鸣冤 日本媒体称大为震惊

亚洲周刊毛峰/中国总理温家宝访日期间,有在日华人意图拦车请愿,一宗在福建上访七年无果的冤案,令两位闽侨为备受严刑逼供的亲人拉出请愿标语,令日本媒体震惊。中国要大国掘起、公正司法的路,还要走多远?

旨在促进亚洲三强领导人定期磋商的中日韩首脑峰会十二月十三日在日本福冈县文化历史名城太宰府市举行。中国总理温家宝、韩国总统李明博和东道主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出席了三国领导人的会谈并联合签署了建立「三国伙伴关系联合声明」和应对「国际金融和经济问题的联合声明」。这也是中日韩三国首次跳出东协(东盟、亚细安)十加三合作框架而单独举行的三国首脑会谈。为此,日本警方调集了约万名警力,布防警备以确保首脑会谈的顺利安全。

但没想到防不胜防,当天下午近二时许,当中国总理温家宝的车队行驶至会谈所在地的九州国立博物馆前的太宰府市十字街口时,守候于此的在日华人陈美钦突然衝动地欲衝上前去拦车请愿,所幸的是她被身边同行的吴华玉紧紧拉住才未导致事态扩大。

这一幕惊动了高度警戒的日本警察,但他们在听取了陈美钦和吴华玉简述的亲属冤情后,还是依法应允其在太宰府市站前广场进行向中国总理温家宝的伸冤请愿活动。于此同时,旅日华人宁化敏也在现场打出了「温总理请关注上海人命案」的请愿标语,期盼并希望温能主持正义,为其亲哥哥沉正富在上海被殴打致死讨回公道。

陈美钦和吴华玉在请愿中,迫切希望「温总理为民做主」,能督促福建地方当局改正不顾中国形象和中国法律尊严的「诸侯独霸一方」、以权压法的行径,尽快纠正福建爆炸案滥权枉法的人命冤案。

她们在致温家宝的请愿信中说:「我们两人福岛美钦(中国名:陈美钦)、铃木华玉(中国名:吴华玉)作为日本人配偶常年在日生活,因为二零零一年在中国福建省福清市发生的一起爆炸案,当地警方滥权枉法,用惨无人道的倒挂、吊打等刑讯逼供的违法手段,致使我们两个直系亲人蒙受人命关天的冤案,陈美钦的哥哥陈科云、吴华玉的弟弟吴昌龙在二零零四年十二月被福州市中级法院一审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我们受冤的被告因此上诉至福建省高级法院。二零零五年十二月福建省高级法院以『本案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但福州中级法院依然在『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情况下,于二零零六年十月再次判决陈科云、吴昌龙死刑,缓期两年执行。作为含冤被告人再次向福建省高级法院上诉,但至今冤案未予改正。」

请愿信还说:此案最为荒唐的是,涉及人命关天的爆炸案居然连基本的犯罪事实和证据都没有,就能把我们的亲人判为死刑。因为在被警方指控提供「电雷管」的被告王小刚已被宣布无罪释放,那没有电雷管,陈、吴用什麽实施了被认定为「用电雷管实施的爆炸犯罪」?连最基本的犯罪事实都没有查清楚,最根本的证据链都完全断裂,居然坚持判决陈、吴两人为爆炸案犯死刑。如此司法不公、判决无据无法,天下奇闻,荒唐至极。

请愿信说:「七年来,我们国内的亲属为此不断向有关部门上访、控告冤情,非但不予受理,却多次遭到当地警方的拘留关押,甚至依法为被告辩护的律师也遭到当地警方的传唤和拘押。警方滥权刑讯逼供,检察、法院罔顾犯罪事实起诉宣判,如此践踏法律和人权,实在是中国司法的耻辱。福建地方领导以权压法,以权枉法,极力掩盖这一冤、假、错案,这样的地方政府又有何公信?这样的社会又怎们会和谐?」

陈美钦和吴华玉表示:我们无辜的亲人含冤入狱已有七年之久,我们的身心也受到严重打击,造成我们在日本相夫教子的家庭生活混乱不堪。万般无奈之下,我们只能趁您前来日本出席中日韩三国首脑会议之际,向您提出请愿:作为中国政府的领导人,希望您能督促福建地方当局尽快依法纠正这一冤案错案。

严行逼供屈打成招

二零零一年六月二十四日,福建省福清市纪委办公楼发生了爆炸案,导致纪委司机吴章雄被炸身亡。案发后,福清市公安局专案组在严重缺乏证据下,仅凭举报和推断就将涉案主犯确定为曾表示不满纪委处分的福清市中福公司经理陈科云,为此先违法密捕了陈科云的司机吴昌龙「打出」缺口,随后拘捕了涉嫌主犯陈科云及其他涉案者杜捷生、谈敏华等人,并向海内外宣布该案告破。但由于此案是在福清警方严刑逼供下侦破的,因此在移送福州中院起诉阶段就因证据严重不足被两次退回补充侦查,成为一个经不起对质和没有实证的「豆腐渣案」。陈科云在狱中以「血泪的控诉」揭露惨遭十天十夜刑求摧残的经过,吴昌龙则在一个「死囚」的泣控中,详述被警方严刑吊打、痛不欲生的折磨。(详见本刊零五年一月第四期:福建爆炸案爆出酷刑黑幕)。

十二月一日,此案中被枉判七年刑期而刚刚获释的杜捷生向亚洲週刊直诉了遭受办案刑警惨无人道刑讯逼供的苦痛经历。他说,在被公安密捕审讯的十二天里,刑警不分昼夜地折磨他,几度被吊打得昏死过去而只能违心「认罪」,随后刑警又用老虎凳等酷刑逼问他从哪里买来了炸药和电雷管,他只能胡乱编造,结果又遭到毒打,其中一个刑警拿起露出生锈铁钉的木棒猛揍他的屁股,导致伤口感染化脓溃烂,至今七年尚未痊癒。说到这时,杜捷生眼含泪水语音硬咽,他一面脱下裤子给记者看那还在发炎化脓、一碰就痛的伤口,一面说:如果没有刑求,那这个伤口从何而来?

福建资深律师林洪楠在接受亚洲週刊採访时说,这是一起典型的刑讯逼供、实体虚假、程式违法、适用法律错误的大冤案。且不说此案中矛盾百出的「证据」,就依照起诉判决指控的五名被告人构成的最基本犯罪事实链来看,也完全断裂。因为被指控和认定的陈科云(策划实施主犯)、吴昌龙(实施爆炸主犯)、杜捷生(向吴提供炸药和电雷管的疑犯)、王小刚(卖给杜电雷管的疑犯)和谈敏华(卖给杜炸药的疑犯)这环环相扣的五人中,王小刚因案发后一年多才被捕,刑警难以刑求,事实查明所谓的作案期间根本就不在福建而只能无罪释放。那没有王小刚卖给杜的电雷管,吴昌龙又怎能用电雷管製成炸弹实施爆炸?林洪楠律师指出,更为荒唐不堪的是,福州中院在零六年十月的重审判决中,居然仍把中院自己判决无罪并已释放近两年的王小刚列为电雷管提供者加以指控,如此视法律为儿戏,自欺欺人的荒谬,实为福州司法审判的耻辱,也让福建法制蒙羞。

在陈美钦、吴华玉请愿现场採访的日本主流媒体记者对亚洲週刊说:「我虽不了解全部案情,但仅仅从请愿者提供的中国官方的判决书中就不难判断这起人命关天的爆炸案,确实连最基本的犯罪事实都没有搞清楚,这真是不可思议的死刑判决」。

「在日本非常重视人权和生命,如此近似荒唐的冤案冤情如果在日本广为传播开来,就可能像中国毒饺子、毒奶粉等事件一样『毒害』中国形象,更加失去日本国民对中国的尊重和好感。如果中国连这种纯粹的刑事冤案都得不到依法纠正的话,中国的大国掘起对日本来说只有增添恐惧不安和日趋强烈的排斥感」。

向NHK纪录片字幕组致敬

[NHK][纪录片]夹缝中的奋斗~中国NHK同好会和字幕组~
riomma

http://www.verycd.com/groups/nhk/461867.topic

(开场白)
国谷裕子女士:
晚上好,这里是现代大特写。
《越狱》作为美国文化新输出的象征,在美国热播,全球追捧,尤其在一直被公认为信息蔽塞的中国,借助网路的优势,实现和全球同步的娱乐资讯传递,《越狱》迷遍布全国,成为2007年最耀眼的文化符号。《越狱》在中国大陆的火爆被称为是美剧在中国爆发的标志事件,网上还曾经流传用美剧打退韩流的呼声。
但是《越狱》的版权拥有方,并未在中国售出版权,中国却有几乎与美国同步的发布速度。那么,《越狱》是通过什么渠道通过什么方式进入中国的?

(男声旁白)
继《新民晚报》和《星期日新闻晨报》报道之后,中国美剧字幕组的身影登上了2006年8月9日《纽约时报》。字幕组不辞辛苦,将美国的娱乐文化带入普通中国人的生活中,摆脱国营电视台的老旧历史剧、啰嗦的肥皂剧和糜烂的游戏秀,这一现象引起大众和媒体的关注。
如今在中国的网络上,出现了一个专门翻译NHK纪录片的小圈子,这就是所谓的“NHK纪录片同好会和NHK字幕组”。

(中国矿业大学老师)
“我平常在课上会根据讲课内容,放些NHK纪录片做资料补充,一来影像更直观,二来NHK有全球视野,资料更前沿,学生容易理解,也喜欢看,课堂效果很好。事实上我已经开设了一门课程,用NHK纪录片来做教程,看一节课,讨论讲解一节课。”
(清华大学学生)
“别人业余时间爱看电影打游戏,我更喜欢看纪录片,我听过一个说法,牛人在娱乐休息的时候都在进步。我看纪录片就有这种感觉,好看,还长学问,每看一部自己感觉都在进步,对很多问题的看法比周围同学深入很多。”
(中国人民银行职员)
“平常工作很忙,而且周围的圈子和接受的资讯虽然较之旁人要广泛,但是还是不够,NHK的纪录片我经常看,给我工作带来很多帮助,我经常推荐给我们部门的同事看,大家看了觉得很有借鉴意义。”


(男声旁白)
同大受欢迎的美剧不同,这是冷门的纪录片,受众有限。同样是日语翻译,更没有日本动漫的火热。默默将NHK纪录片翻译进中国的人,他们经历着怎样的境遇?


(镜头拉回演播室)
国谷女士:今晚我们请来了长期翻译NHK纪录片的KAMONKA先生,KAMONKA先生,您在NHK纪录片翻译圈被尊称为前辈,您是什么情况下决定翻译NHK纪录片的?
Kamonka:之前我在日本留学多年,对历史题材很感兴趣,无意中发现NHK纪录片是一个很好的资料库,看的多,兴趣越大。自己锻炼日语,也尝试翻译了一些。当时在中国还没有这些资料,觉得对国内借鉴意义也很大,就尝试做成字幕,慢慢在网上发了一些。看的人越来越多,评价都很好,自己觉得这件事情做的很有意义,所以我平常业余时间上就花费了许多时间在字幕翻译上。

国谷女士:你在翻译过程中有没有碰到什么难题?
Kamonka:NHK纪录片此前在中国几乎无人知道这个名字,但是2007年激流系列在网络上的巨大影响力,让很多人记住了NHK纪录片的名字。激流系列由于影响太大,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而这些讨论都指向了当下,所以被中国相关主管部门监控,激流的关键词被网络屏蔽,我建立的兴趣小组也被迫关闭,当然现在已经重新开放了。
翻译的初衷是希望社会能更进步,站的是建设者的立场,这个事情,感觉像一腔热情被迎面泼了一桶冷水。国家的管控具体情况大家都知道,但是即使是一个夹缝,只要可以呼吸,我还是要继续翻译下去。

国谷女士:Kamonka先生,即使付出业余时间无偿劳动的辛苦,即使怀抱梦想却很受委屈,您为什么没有气馁,仍然继续翻译下去呢?

Kamonka:不比空谈,只要是做实事,就要大辛苦,就要受委屈,这是自然的。社会总是有很多不如意的现状,改变不能光靠政府,我们努力,每天做一点改变,社会就能往好的方向走一点。
现状是国内传媒视野不宽广,自己做的节目,自己看了都打瞌睡,很多节目是为了填补时间而制作,没有一点信息量。
在和国际信息的时间差距更大,根据我的感觉,大致相差在五年左右。媒体上经常传播鼓吹的是错误的理念,对国外资讯的理解不深,或者故意抓住一个小点忽悠,曲解误导盲目揣测,迷惑了大众,造成了很多悲剧。
看完了激流,网上形成了数量不少的NHK迷,他们看完了已经有的翻译了的NHK纪录片,想继续了解,他们的需求在网上反映的很强烈,自己觉得也有翻译的必要,有翻译的兴趣和翻译的成就感,所以就坚持继续翻下去了。

国谷女士:随着Kamonka先生的翻译,NHK纪录片影响范围越来越大,网上渐渐形成一个圈子,这时候,由热心同好蓝旗营牵头组建的NHK字幕组成立了。我们现在连线在中国的蓝旗营先生。


国谷女士:蓝旗营先生,你好,字幕组的名字取名叫做NHK情报翻译本部,有什么缘由么?
蓝旗营:情报是日语词汇,翻译成中文就是信息的意思。现在信息泛滥,但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有效,很多是惰性信息,只有活性信息才是有用的,这就是情报。 NHK挖掘有用的活性信息,同时,信息不在发布,而在解读,NHK在信息解读上面有独特的角度和全球的视野,还有以人为出发点的态度,所以我们觉得有翻译的必要,而且觉得情报两字才可以概括我们所做的事情。
本部也是日语词汇,翻译成中文是总部的意思,这是我们的一点点小小追求,既然是做事情,就希望做到最好,所以想在NHK纪录片这个领域里,以Kamonka先生为榜样,做到最好。


国谷女士:现在字幕组的情况如何,如何协调他们,有什么打算没有?
蓝旗营:现在字幕组有50来个人,每月翻十几部。
字幕组成员成熟度都不错,平均年龄接近30岁,大部分人都有在日工作学习的经历,进入字幕组的必备资格就是日语达到优秀,参加考试的都是日语一级。成熟度高,能力超强,大家抱着相同的理念聚集在一起,想法单纯,做事的流程理的顺,效率比一般的翻译公司还要高,协调的工作比想象的要轻松。
由于是业余时间翻译,不可控因素太多,所以虽然有翻译计划,但是完成率无法保障,完成时间无法确定。同样,未来能否继续翻译下去,都是很大的问题。字幕组就是多翻片,这个是核心要务,能多翻一部就多翻一部,没翻一部,就是新成绩,就是新记录。关于未来,我们没有多想,就是尽量坚持。


国谷女士:谢谢蓝旗营先生。字幕组由于是业余时间的义务劳动,而且面对审查等各种无法掌控的因素,其实很脆弱,连明天是否能继续翻译发布都确定不了。
同时,在私底下,很多人借助网上商店地下盗版等方式,拿翻译的作品赚钱。

(男声旁白)
这是在网上商店被公开售卖的NHK纪录片,卖家自己刻录,一张2元的光碟,卖家至少要到每张7元。
这是在街角的音像店,这部名叫《侧目中国》的碟子,其实是激流系列的委婉称呼。
在天桥下的这些贩卖盗版光碟为生的小贩,在2007年曾经贩卖激流系列,作为纪录片,出乎很多人预料,居然卖的很火热。
这些作品没有制作方NHK的授权,对于义务制作字幕的翻译人员来说,也是变相的侵害。


国谷女士:假借NHK纪录片来牟利的人,侵害了制作方的利益,也伤害到字幕翻译人员的感情,Kamonka先生您是怎么看的?
Kamonka:纪录片可以和电影一样好看,受到大家追捧,也能和电影一样受到盗版商的青睐,作为翻译人员,感到的更多的是高兴。纪录片不好看,大家不会追着看,纪录片没人买,盗版商不会做盗版。
关于纪录片翻译,一直有利益纠缠在一起。像美剧一样建论坛,争首发,拉人气,做广告,这就是经济利益,盗版也是属于这一类。我不做自己的论坛或者网站,而是借助别人的平台,不追求经济利益,直击做事的本真,纯粹做事,不掺杂质。
现在很多纪录片论坛网站来压制我们的片子,加上他们论坛的宣传广告等等,我们也不反对,依旧出原版的视频和字幕,不做压制。不仅我是这样,字幕组也是这样。我还是坚持,做事要热情,做事要严谨,但是做人要单纯,翻译的目的本来就是希望更多人看到,所以看的很淡。

国谷:谢谢你的辛苦。
中国满怀复兴帝国的宿愿,以民族复兴为大旗招揽各方势力。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庆,以展览成果为目的的北京奥运会刚刚落下帷幕,但是大国之势犹存,强国之路漫漫。
在生活和监管的双重夹缝中抱守理想的人们依旧在奋斗,星星之火仍然在顽强闪烁光芒,给人温暖。


再次谢谢嘉宾Kamonka先生
谢谢收看本期现代大特写
再见



标注:此乃年终岁末山寨逗乐版,Kamonka的回答是我的臆测,不代表其本人的意思。

A Pékin, s'opposer à la destruction de sa maison vaut deux ans de prison

LE MONDE 19.12.08 15h44 • Mis à jour le 19.12.08 19h47

http://www.lemonde.fr/asie-pacifique/article/2008/12/19/a-pekin-s-opposer-a-la-destruction-de-sa-maison-vaut-deux-ans-de-prison_1133109_3216.html#ens_id=1129867

PÉKIN CORRESPONDANT

L'une des figures de la défense des droits des propriétaires, Ni Yulan, une avocate de 47 ans, a été condamnée, jeudi 18 décembre, par une cour pékinoise à deux ans de prison pour "obstruction à l'ordre public". En avril, Mme Ni avait tenté de s'opposer à la destruction de sa maison alors qu'un groupe d'ouvriers, conduit par la police, était en train d'abattre le mur de sa cour carrée traditionnelle situé dans l'arrondissement de Xicheng, au coeur de Pékin.

Seule la fille de Mme Ni a été autorisée à assister à l'audience, bien qu'une dizaine de ses proches et parents avaient auparavant reçu la permission d'entrer dans le tribunal. Son mari, Dong Jiqin, a déclaré, après l'énoncé du verdict, que son épouse "était amaigrie et très faible".

Lors de son arrestation, en avril, elle avait été frappée à la tête d'un coup de brique par l'un des ouvriers. Mais la police avait jugé que c'était Ni Yulan qui avait "agressé" un membre de l'équipe de démolition.

L'affaire avait provoqué l'indignation de nombreuses organisations de défense des droits de l'homme, la "modernisation" d'arrondissements de Pékin à coups de bulldozer, avant les Jeux olympiques, ayant eu pour conséquence la disparition de quartiers entiers de la capitale et l'éviction forcée de quelques milliers de personnes.

La collusion entre responsables locaux du Parti communiste chinois et des promoteurs immobiliers sans scrupules est une source constante de frictions entre les autorités et un nombre croissant de citoyens estimant avoir reçu des compensations insuffisantes.

La condamnation de l'avocate a été prononcée moins d'un mois après que son domicile a été complètement démoli, le 21 novembre. Le fait que le président de la cour de ce même arrondissement de Xicheng, Guo Shenggui, ait été condamné à la peine de mort, en octobre, pour corruption dans le cadre de scandales immobiliers n'a rien changé au sort de Mme Ni...

Cette dernière n'en est pas à sa première confrontation avec la justice. En 2002, elle avait été arrêtée pour avoir filmé la destruction de la maison d'un citoyen exproprié, puis condamnée à un an de prison. Pendant sa détention, elle avait subi des sévices dans sa cellule, battue au point d'en ressortir handicapée à vie. Depuis sa remise en liberté, elle marchait difficilement et ne se déplaçait plus sans l'aide de béquilles. Au mois de juin, Ni Yulan avait de nouveau accusé les policiers de l'avoir battue dans sa cellule.

Le type d'activisme civique pratiqué par Ni Yulan est devenu un motif de préoccupation pour le régime chinois à l'heure où les conséquences de la crise économique, notamment en matière d'emploi, pourraient constituer un nouveau facteur d'instabilité sociale.

Dans un discours prononcé, jeudi, devant les membres du comité central du Parti communiste, à l'occasion du 30e anniversaire du lancement des réformes économiques de 1978, le président Hu Jintao a reconnu qu'"il existe de nombreux aspects de notre travail qui montrent que nous n'avons pas assez bien réussi et les gens ne sont pas contents. L'avenir nous réserve bien des défis et des difficultés". Il a cependant assuré que "maintenir et améliorer la direction du Parti est la garantie fondamentale du progrès et du succès".

Bruno Philip



Olivier M.
21.12.08 | 09h45
Désolé d'aller à contre courant du racisme anti-chinois en vogue en ce moment, mais j'aimerais rappeler une réalité que Le Monde devrait rappeler: les "quartiers historiques" de Pékin valent à peine mieux que des bidonvilles: isolation déplorable (avec -10°C en hiver et +30 en été) et toilettes publiques (immondes) uniquement. Une grande majorité de Pékinois sont ravis de quitter ces logements insalubres pour le confort moderne! Ceci n'enlève évidement rien à la brutalité du gouvernement.

Christian M.
20.12.08 | 09h59
Les réactions de nombre de lecteurs m'agacent par leur mauvaise foi. Qu'est ce que Sarkozy vient faire ici ? En quoi est-il responsable de la mondialisation ? C'est le consommateur qui en est largement responsable, en cherchant toujours à acheter le produit le moins cher possible! Un t-shirt à 1 euro, une paire de chaussures à 10 euros !? Le niveau des réactions est décidément trop faible. Je m'étais abonné pour échanger. J'arrête.

ALAIN L.
20.12.08 | 07h29
Et Mr Sarkozy est fier et ne trouve rien à redire à ces méthodes dictatoriales . Quand on reçoit avec les honneurs un tortionnaire comme Kadhafi on peut craindre le pire , car qui ne dit mot consent.

VDM
20.12.08 | 04h19
Finalement, on peut se demander si les chinois de 2008-09 ne sont pas les japonais de 1940-45 ! un peuple belliqueux militairement et économiquement. On a du soucis à se faire, la guerre froide nous paraitra comme un jeu d'enfant... le problème c'est que nous on est toujours au milieu. Même si on aime pas les USA on sait que sans eux on est rien...

Yves
20.12.08 | 02h17
Et dire que Pékin était considéré par P. Loti comme le dernier refuge de l’inconnu et du merveilleux sur terre au début du XXe siècle : http://silouane.blog.lemonde.fr/2008/12/06/pekin-est-le-dernier-refuge-de-l%e2%80%99inconnu-et-du-merveilleux-sur-terre/

David T.
19.12.08 | 23h55
On dirait vraiment que les pires ennemis des Chinois sont les membres du gouvernement chinois!

Alexandrin123
19.12.08 | 23h07
En Palestine aussi...

Ben dis donc
19.12.08 | 22h23
Si les prisons chinoises sont comme les prisons françaises, ça doit pas être marrant tous les jours...

ROLAND G.
19.12.08 | 20h58
Un nouveau non-sens : la destruction du coeur historique de Pékin appauvrit l'humanité. Une fois de plus, loe pouvoir chinois souligne son attachement à l'humanisme, aux droits de l'homme, aux libertés fondamentales ! Cette condamnation est un scandale, qui s'ajoute à tous ceux que nous dénonçons. Le gouvernement doit rendre sa liberté à Ni Yulan, indemniser les victimes de ses erreurs urbaines, rétablir les libertés fondamentales. Une urgence !!!

thierry R.
19.12.08 | 19h40
Nos futurs maitres ne sont pas commodes, nous avions un probléme avec l'empire US, ca va pas être plus simple avec eux.Volià encore un autre probléme que nous allons devoir imputer à Seilliere,Fillon,Raffarin et leurs copains ultra-libérals(aux)car ils n'ont pas hésité à mettre nos enfants en compétition avec les jeunes chinois qui travaillent 15H/J 90H/semaine.Génération SARKOZY, retours au 19éme siécle

王天成进一步论玫瑰梦

上一篇: http://riovresbo.blogspot.com/2008/12/blog-post_08.html

渐进民主——知识界的玫瑰梦

作者:王天成

在这里,主要是想检讨一下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流传于我们中国知识分子中间的一种观点,也就是渐进民主观点;这个检讨也可以说是我们知识分子自我的一种批判。我检讨这一观点并不是要简单地否定它,尤其不意味着要鼓吹暴力革命,只是觉得它确实有些方面需要检讨。

渐进民主这一主张,它发展于八十年代的后期,八九年以后也就是到了九十年代,逐渐成了许多知识分子的共同看法。八十年代后期思想空前活跃,人们经常议论的一个话题,就是政治现代化的不同道路,比如说英国的道路、法国的道路、德国的道路、日本的道路等等,人们开始反思卢梭,反思法国革命,也兴存了对英国道路的偏爱,在人们的眼中,法国革命是浪漫主义、是流血、是暴力革命;英国的道路是渐进改革、是民主宪政的成长和巩固。

一九八七年这个包遵信、金光涛等先生主持的走向未来丛书,出了一本书也就是钱乘旦大教授和陈意新教授,陈意新教授今天在这里,《走向现代国家之路》,这本书把英国的道路概括为渐进改革之路,是“改革、改革、再改革”,法国的道路为人民革命之路。但是,八十年代更有影响的一种观念是政治改革要与经济改革并行,认为政治不民主经济改革不可能公正,商品经济或者是市场经济秩序不可能最终建立起来。

八九年的学潮其实也和这一思想有直接关系,与此相对立的是当时沸沸扬扬的新权威主义,主张威权政府加经济自由,先推行经济的自由化,经济发展后再向民主转型。八十年代后期这些思想,在座的许多专家应该比我更清楚,因为我那个时候还是乳臭未干的学生,我就不多说了。

八九年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界线。在接下来的多年中间,不仅官方不再讲政治体制改革了,民间思想也转向了。渐进改革,或者说渐进民主正式浮出水面,变得越来越流行。八十年代很有影响的学者,李泽厚和刘再复两位先生一九九六年在香港出了一本书,大家知道也就是著名的《告别革命》,认为中国经历的诸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共产主义革命、文化大革命以及八九年风波的激进主义给中国带来的只是灾难。因此中国需要的不是激进改革,而是渐进的改良。也就是说不仅要告别暴力革命也要告别激进改革,而只要渐进的改良。

渐进的改良或者说渐进民主思想的主要参照性是英国道路,认为英国自由民主政体是通过不断改革形成的,是在历史的岁月中逐渐演化成长起来的。它的反面教材是法国革命,是法国革命的血腥、恐怖和动荡。

进入九十年代后,也还有一个变化就是以哈耶克为代表的英美自由主义思想在国内的风行,自生自发秩序观念的风行,也为渐进民主思想提供了强有力的注脚。所以最极端的渐进民主主义者甚至提出,渐进民主是问题而不是原则为导向的,是没有蓝图的,只要针对问题一点一滴的改就行了。在我看来呢,认为渐进民主道路不应该以原则为导向,已经陷入自相矛盾,因为渐进民主这四个字本身就包含了一个原则、包含了一个目标、一个蓝图,也就是民主。

我本人对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法国革命的一些批评也是认同的;但是我对这些年来国内流行的这种渐进民主论调,确是感到不太安或者说非常的怀疑。我并不是要简单的否定渐进民主的思想,例如渐进民主这种思想正确的看到了,要在中国这样一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建成民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它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不能太急躁。我也理解提出渐进民主思路的背后的苦衷,因为这样一种对官方没有急迫危险的观点,更容易得到发表,也被认为更容易被官方所接受。中国知识分子是最爱讲策略的,老是考虑官方能不能接受。但是渐进民主论者,他们希望尽可能平稳、尽可能少震荡,或者没有震荡的过度到民主,这种愿望也是值得理解的。
不过我认为国内的渐进民主思想的确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检讨,这里我就提出以下几点︰

第一、渐进民主论者,将英国道路概括为渐进改革之路,是片面的、浪漫的,是对英国道路有意无意的误读。英国民主自由政体的形成,的确经历了许多次改革,经过相当长时间的演变,但是不能把英国的道路简单贴上渐进改革的标签,那是对英国道路的歪曲。英国宪政的历史有两个关键时期,一个是十三、十四世纪,另一个是十七世纪;两个时期都使用了武力发生了战争,否则关键的改革是不会发生的。一二一五年大宪章的颁布,是英国革命的开端,是英国由君主制向君主立宪制转变的正式开始。

但是大宪章并不是当时的国王约翰王主动的、愉快的签署的,是英国贵族起义,披坚带甲攻进伦敦强迫他签署的,是约翰王向贵族的投降协议书。此后约翰王在世和约翰王过世以后,又发生过数次战争,因为约翰王和继任君主想撕毁大宪章,他们要摆脱这个束缚。经过多次战乱以后,贵族认识到不能靠战争、靠武力这种手段,它不是常规的、依赖的手段来约束国王,他们转而加强议会,进行制度建设。这样英国才开始了政体转型,为君主立宪制的成长和完成开辟了道路。

十七世纪是英国议会地位和分权政体罪证确立的时期,议会的军队俘虏了查理一世送他上绞架。一六八八年的光荣革命是不流血的,但议会选择的新君主威廉不率领荷兰军队登陆,詹姆斯二世他是不会逃亡的。一六八八年之后英国就再也没有发生革命,英国宪政的大原则已经确立,不需再革命了。所以我个人认为,准确的说,英国的道路是“革命、改革、再革命、再改革,直至不需要革命,而深化改革”。我这里并不是要鼓吹暴力革命,我再说一声,我要说明的只是渐进民主论者以渐进改革来概括英国道路,这样去作为自己的立论基础,是不成立的,是一种虚构。

第二、我们思考中国民主转型的路径的时候,以英国道路为主要参照系是不合时宜的,可以说是一种时空错乱。我认为更有价值的参照系是第三波民主化国家,我们所处的时代跟几百年前的英国是很不相同的,我们的政治社会结构和政体形式也和当时的英国很不相同。

我在这个地方老是在谈英国,因为英国对中国知识分子确实影响太深。我是刚从国内出来不久,到美国来也就是几个月,在国内很多知识分子、很多学者、我们的朋友聚在一起的时候,经常会谈到英国的道路、英国的道路…,我都听得太多了,所以我这里也是谈英国道路多谈点。

英国的宪政史主要是英国议会的成长史,也就是代议制政体的成长史。英国议会最早是贵族组成的,当时的英国这些贵族,他们是主要的纳税人,他们有兴趣也有力量增加议会的权力,巩固议会的地位,也就是说,不仅在社会上,而且在政府中间也有一种内在的动力去削弱君主政体,向宪政政体转变。

但是我们现在谁能在我们的政府中间找到这么一种动力呢?你想一想,我们那个全国人大,它的代表70%以上是官员,他们就是吃纳税人纳的税,你纳的越多越好,他越舒服!在我们的政府中间你是找不到这么一种动力的。

实际上,在很早的时候,中世纪的时候,像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都曾有类似于英国的社会结构和等级议会。英国现在的宪政政体,也是由这个等级议会演变过来的,当时欧洲大陆很多国家,法国,西班牙,都有那种等级议会,在中世纪的时候。但是到了十七世纪的时候,其它国家都变成绝对君主制国家,只有英国走向了另一条道路,完成了宪政转型。我觉得英国道路它是一个奇迹,它绝对是一个奇迹!只有英国做到了这一点,它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不可模仿的。

所以我们与其把眼光盯着古老的英国,不如多注意一下第三波民主化国家。多关注一下在那些地方民主转型是如何发生的?民主是如何巩固的?从七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在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有六十多个国家民主化,使得世界上民主国家的总数达到了3/5。在这60多个国家中间,如果按转型前的政体类型来划分,主要是两类,一是威权国家,二是后极权国家。我们现在这个国家,中国是极权国家还是后极权国家?我想是这两类中间,更多的人认为它是后极权国家。

第三点、渐进民主论的心理基础是害怕乱、震荡,希望尽可能平稳、少震荡的过度到民主。如果历史给我们这种机会,我们最好能抓住不放,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一个常识,要经历转型不可能不发生一些震荡和纷乱,我们须要勇气去面对某些纷乱,要有勇气闯关。这方面,我特别怀念八十年代,那个时候我们有闯关意识,知道改革要有阵痛,但是九十年代以后,这种意识消失了。从这个角度来看,九十年代以后中国知识分子精神萎靡了,所以我觉得我们需要振奋这民族精神,怯懦的民族是不会有自由的!托克维尔说过民主是在混乱中成长的,只有成长起来才能享受到它的好处。我们要相信自己,有些震荡是我们能够承受的,要分析一下那些震荡是我们能够承受的,那些震荡是需要避免的,看一看第三波民主化国家所经历的转型、震荡,其实没有多少是我们不能承受的。
第三波民主化国家转型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是现政权主导,开放政党竞争、自由选举。二是现政权倒台,临时政府主导。三是各派力量签署协议合作,推动转型。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六十多个国家完成了民主转型和民主巩固。他们都已经过关了,不必再担心会有大的动荡,我们还躲在后面不敢动,东欧国家现在有的已经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了。

第四、渐进民主把希望都寄托在政府身上,这需要一个有长远眼光,相信自己能够稳定局势,愿意分步骤、分阶段放开的政府。现在这个政府是否是这样的政府?为了节省时间我就不展开说好了,提到这个政府我的情绪也不太好。

最后我谈谈我对中国转型的一个看法,现在很多渐进民主论者,他们的渐进民主论中间,是没有开端的,因为他们认为这个渐进民主是不需要计画的,它会自生自发地发生。但是我觉得是需要一个开端,这个开端它不是一般的开端,必须触及政体的性质,必须让这个政体变质,要从这里开始,要不然是没有意义的;你东改一点西改一点不重要的,你改的再多它也不能拼在一起,也不能构成一个民主政体、宪政政体。我主张如果我们能分步骤、分阶段去转型的话,这个转型从地方自治开始,台湾的转型是比较平稳的,它的原因主要就是因为国民党在台湾先期推行了地方选举和地方自治。地方自治它是全国立宪政治的基础,这一点,在我们清朝末年 戊戌变法的时候和清朝预备立宪的时候,许多人就已经意识到了。孙中山先生后来也一直是持这种观点,国民党也是持这种观点,很重视地方自治。

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加入,空谈渐进民主不如多来鼓吹鼓吹地方自治,当然共产党它也有可能不听,你不听,但是我要鼓吹,我也要制造一个舆论,你引导舆论,你注意舆论导向,我们也得注意一下!谢谢大家!

饱醉豚遭定点摘除

因在网上传播《零八闲章》,网络作家饱醉豚博客被关

今晚记者得到网络消息,格道网专栏作家饱醉豚在牛博网的博客被和谐。原因据传是因为关于《零八闲章》的系列文章。

饱醉豚是牛博最著名的“下半身”作者,因为文笔出众、视角独特、幽默恶搞的风格以及放浪嚣张的名士风度,出山不久赢得诸多喝彩,在牛博网和格道网拥有众多粉丝。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他从未成为牛博网首页的“上半身”作者,但是毫无疑问他的文笔和思辨在牛博网诸多写手中属于出类拔萃,经常有人呼吁罗永浩先生把饱醉豚博客提到牛博网首页。

饱醉豚博客可能是国内网站最早报道《零八闲章》的博客。牛博网关于《零八宪章》的消息大多是他最早转贴。

12月21日晚上,饱醉豚博客被和谐。

格道网记者天朝裸奔就此事在网上采访了饱醉豚。饱醉豚先生说:对于博客被关闭一事,他早有准备,早在几个月之前就注册了一个《饱醉豚二世》的博客备用。但是现在他也许不会使用这个博客,“我还是写点科普文章比较好”,他对记者说,“写科普文章是我小时候的理想,人总得实现一些童年梦想。整天忧国忧民的,累。 ”

饱醉豚并不是《零八宪章》的发起人或签名者。他对于《零八宪章》的内容也不完全赞同。但是,他认为这个宪章理所当然应该被国内的大多数人看到,让大众有表态的机会,这是他宣传《零八宪章》的动机。

记者问:“老鸨(饱醉豚在格道网的昵称)你的博客点击数眼看就要到100万了,忽然被和谐了,有没有感到遗憾?会不会感到很愤怒?”

饱醉豚回答说,他并不感到愤怒,相反的,他觉得很愉快,因为在别的国内网站开博客,没几天就被删除,只在牛博网持续了半年多时间。博客就是与人交流的,如果给报社投稿,也许可以挣点稿费,但是写作不自由,没有什么比自由写作更愉快的。他说,为了减少被删帖的气愤和伤心,自己的一些原创文章也标上zt字样,这样就自嘲反正是转帖的文章,删掉就删掉了。

记者问他以后是否会离开牛博网和格道网。饱醉豚回答:牛博网他会继续留下,以后可能在牛博网开一个科普博客。格道网他当然也会常驻,尤其是格道网的“王小波”、“爱情与小资”版面,有很多好友,那是一定要常去的。

“我还没想好新博客的笔名。有人建议我叫乳豚,跟著名的博主奶猪先生配对,但是我不喜欢,还不如叫豚儒,俺自称是豚儒主义,就是比犬儒还要猪样。”饱醉豚如是说。

以上内容,由格道网记者天朝裸奔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