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5日 星期六

与不识逗逗,其乐无穷

德国电视二台"辱华节目"引起风波
德中/欧中 | 2009.12.05

12月3日,中新社《德国电视二台台长致函中国大使,就辱华节目道歉》一文称,德国电视二台台长夏希特近日致函中国驻德国大使吴红波,"就该台的'今日秀'节目正式道歉"。"今日秀"栏目"辱华事件"指的是德国著名讽刺艺术家佐内博恩(Martin Sonneborn)曾在法兰克福书展期间将讽刺节目搬到书展现场,通过戏弄中国书展商的方式讽刺中国人权状况,引起在德一些华人不满。后来中国外交部和中国驻德使馆分别向德国电视二台交涉,要求该台道歉。

今年10月中旬,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举办期间,德国电视二台"今日秀"节目也把他们的演播室搬到了书展现场。德国著名讽刺作家、讽刺性杂志《泰坦尼克》的出版人佐内博恩(Martin Sonneborn)是这一期节目的现场记者。

节目一开始,站在书展入口处的佐内博恩对着镜头以惯常辛辣讽刺的口吻开了篇:"晚上好,今年亚洲的供应看上去是廉价的中国复制品。我们到周围看看。"接着他去了一家中国展商的展台,语速飞快地问柜台后面站着的两位中国女性:"中国人今年想把德国图书市场搞砸对吗?"一位女性显然没有听懂佐内博恩的问题,她回答说:"是的,我们很高兴来这里。"在这一期节目中,不懂德语的中国展商着实被擅长恶搞的佐内博恩戏弄了一番。但佐内博恩称,其实际用意是以戏虐的方式讽刺中国的人权现状。 法兰克福书展开幕前夕,中国国家新闻出版署对书展组织单位施加压力,阻止一系列对中国政府持批评态度的作家学者赴德参加书展活动。这一消息被媒体报道之后在德国社会引起广泛争论。

这一期"今日秀"节目播出之后,一些在德国生活的华人表示"受到侮辱"。此后中国外交部以及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分别向德国电视二台提出交涉,要求德国电视二台做出"正式道歉,并保证此类事件今后不再发生"。

德国电视二台台长夏希特(Markus Schächter)上周前往中国驻柏林大使馆同大使吴红波举行会谈。11月30日,夏希特致函中国驻德大使吴红波,对中方提出的抗议做出表态。信中写道,"我很遗憾,10月20日播出的内容有关法兰克福书展的'今日秀'节目伤害了很多中国人的感情,并且让他们感觉受到侮辱。但这绝不是我们的用意。"
德国电视二台台长夏希特(Markus Schächter)

夏希特还在信中对"今日秀"的节目形式做了解释。他说,"今日秀"节目不同于德国电视二台制作的一般性新闻节目,"今日秀"是对当下新闻话题以讽刺、戏虐、漫画的形式进行评论的讽刺艺术节目。这种讽刺艺术形式由于语言尖锐刻薄甚至无礼的特点,只要存在就会成为"引发争执不满的源头"。

夏希特在这封信件的最后还特别强调说,完全无意通过"今日秀"的一期节目去伤害中国人的感情或者侮辱中国人。他再次"对此事深表遗憾,并希望中国驻德大使能向中国转达他的遗憾之情"。

此间德国电视二台已经从网站上撤下饱受争议的"佐内博恩辱华"视频。

发稿前,记者也曾致电中国驻德国大使馆,询问了解大使馆对德国电视二台台长致函中国大使一事的反应,但是没有得到使馆方面的回应。

作者:洪沙

责编:石涛



德国“辱华事件”记者佐内博恩接受德国之声专访
德中/欧中 | 2009.12.05

德国电视二台台长致函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大使,澄清解释遭中国官方抗议的涉嫌辱华电视节目。德国之声记者找到了引发整场争论的核心人物,"今日秀"节目的记者佐内博恩。在采访中佐内博恩谈及他对"辱华事件"的看法以及对讽刺艺术形式的理解。接受访问的佐内博恩不改讽刺风格,大摆辛辣式幽默。

德国之声:中国媒体报道称,德国电视二台的台长马尔库斯·夏希特(Markus Schächter)先生近日致函中国驻德国大使吴红波,就您在法兰克福书展期间制作的一期"今日秀"(Heute Show)节目伤害了中国人感情一事表示道歉。您对此有何评价?

佐内博恩(Martin Sonneborn):我相信,台长会为很多事表示道歉,道歉属于他日常工作中的一项。而我是为讽刺性杂志《泰坦尼克》(Tatanic)工作,我们的杂志从来不会为我们发表的文章道歉。《泰坦尼克》是德国乃至欧洲范围内讽刺类型杂志中领军性媒体,我们打算把出版发行市场扩大到中国,为此我们当然首先需要引起中国人对我们的关注,所以我们在法兰克福书展期间做了这样一个比较具有挑衅性的节目。

德国之声:《泰坦尼克》计划今后也在中国出版市场寻求发展吗?

佐内博恩:今后如果中国市场成熟了,我们会考虑进军中国出版界,因为我们知道我们会吸引大约10亿中国读者。

德国之声:讽刺这种艺术形式在德国有没有界限?

佐内博恩:当然有界限。简单地说,讽刺是一种艺术形式,也可以是一种新闻类的艺术形式。在尊重人权的开放国家一般都存在这种艺术形式。在人权状况是另外一番景象的国家讽刺的艺术会受到禁止。讽刺艺术在欧洲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讽刺艺术家用这种形式讽刺当权者。《泰坦尼克》每个月都试探讽刺形式的新底线,可以说,我们每个月都在欧洲范围内测量出新底线。

德国之声:如果现在让你回想法兰克福书展期间您在德国电视二台制作的那一期,后来被中国方面评价为伤害了中国人感情的"今日秀"节目,您觉得那一期节目越界了吗?

佐内博恩:这个问题我可以简单地用"有"和"没有"回答。当时我的表现不公平,但是我做的都是正确的。因为讽刺这种形式的任务不是举止言语要表现得公平,而是以一种古怪奇异的方式针砭时弊。您肯定也知道,法兰克福书展举办前由于书展方邀请了几位对中国政府持批评意见的作家,后来在德国社会引起广泛讨论。后来像人权、酷刑、吃狗肉这样的题目就从主办方的题目表上淡出了,那么我们就想再来谈一谈这些问题。

德国之声:有些中国人说,您制作的这期节目伤害了他们的感情。您对这项批评意见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呢?

佐内博恩:那我会说:"欢迎加入投诉俱乐部!"《泰坦尼克》因为讽刺作品已经多次越界了。去年我们收到来自英语区国家浪潮般的批评的书信、指责性的电子邮件,因为我们曾经对英国失踪的小女孩小麦迪事件恶搞了一番。所以说,讽刺、恶搞是我们的传统。我希望被我们的讽刺艺术激怒了的人能够再多一些。

德国之声:您在"今日秀"节目中提到的中国人权问题、吃狗肉的现象和当时在场被您提问的中国人没有关系。不是吗?

佐内博恩:对,您说的对。其实当时我们也谈到了其他问题。比如说,我和当时在场的中国人说到德国新上任的外长韦斯特韦勒是一个同性恋。我问他们,我们的外长去访问你们的国家,对你们来说是一个问题吗?在场的中国人做出的反应很有意思。大部分一边说没问题,一边哈哈大笑,看起来他们说的不是实话。然后我说,中医疗法在欧洲久负盛名,那么同性恋在中国可以治疗吗?那些中国人说,这个治不了,到死都治不了。您看,我们对德国政治家的恶搞其实和引起中国人反感的对中国的恶搞是一样的。

德国之声:德国电视二台已经从观众可查询的网络数据库里删除了您制作的受到中国人抱怨的"今日秀"节目。您会对此感到不快吗?

佐内博恩:当然不会。但是,我还是觉得有些奇怪,一个国家在海外的官方机构竟然对其它国家的电视台施加影响,那么今后我们《泰坦尼克》杂志也会仔细观察中国媒体的一举一动,如果他们做了什么我们不喜欢的事,我们也会马上出手干预的。

德国之声:在采访的最后,您肯定还想对中国人说些什么吧?

佐内博恩:首先我想问候所有正在(收听)阅读这篇采访的中国受众。我是德国"政党"党(Die Partei)的主席,我们党派主张在德国重新树立柏林墙。中国人当然是我们的榜样。我对中国的长城怀有崇敬之情。我和中国人民之间的友情是坚定不移的。我非常敬重中国人民,也向中国人民表达我最衷心的祝愿。

采访记者:洪沙

责编:石涛

天朝就是天朝,后清就是后清

规矩多:哈珀不算国家元首 游故宫无奈走侧门

  总理哈珀昨日获邀游览故宫,期间发生一段小插曲。总理办原本以为中方会安排哈珀从中门走出太和殿,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样,走以前只有皇帝才可走的路,还安排记者在中门拍照,岂料,最后哈珀还是在左门出来,而左门是皇孙贵族走的路。

  不过,由于加国宪制关系,加拿大的「国家元首」是英女王,总理哈珀是「政府首脑」,不像奥巴马身兼「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之衔,例如哈珀访华也因此未获得入住钓鱼台国宾馆,因此,走不到皇帝走的「御道」,也无可厚非了。

  哈珀访华前晚达到高潮,他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及总理温家宝会晤后,两国随即宣布签署《加中联合声明》,并达成了特许旅游目的地协议,可说此行已满载而归。昨晨,中方安排哈珀及夫人等一行人访问故宫,天安门及故宫全部清场,天安门广场挂满五星旗及枫叶旗。

  哈珀一行从午门进入,并获安排进入太和殿参观,但媒体则无法入内拍照,总理办则安排记者们拍摄哈珀从太和殿走出来的画面。原本总理办以为,哈珀会被安排从中门走出太和殿,而以前只有皇帝才可走包括中门在内的中轴线,总理办吩咐记者在中门外等拍照。美国总统奥巴马较早前访华,游览故宫时,走的正是中轴线。不过,最后,哈珀出来的时候,还是走了皇孙贵族走的左门。

  根据资料,故宫宫殿皆沿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沿向两旁展开,左右对称,规划严整,等级亦极为森严,何时何人走何门皆有讲究。

  例如紫禁城的正门午门,只有皇帝才能出入,皇后在成婚入宫时可以走一次,再有就是殿试时中了状元、榜眼、探花的人出来时可以走一次。文武大臣进出走东侧门,宗室王族则走西侧门。午门城牆拐角处还分别设有掖门,平时不开,只有在大朝的日子,才会让文东武西,分别出入,另外在殿试后的文武进士,也会按其名次,单数走左掖门,双数走右掖门。

  离开故宫后,哈珀访问了北京的加拿大国际学校,据悉学生来自51个国家,透过学习,了解加拿大这个国家。期间中国冬奥运动员将冬奥火炬交给哈珀,而冬奥吉祥物也出现与小朋友见面,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