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英伦网 鸿冈
《文化鸿沟》
2009年 9月 10日, 星期四 -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23:37
另一个喜爱口香糖的球员是阿森纳队长法布雷加斯(Cesc Fàbregas)。
上月底有条消息说,33岁的巴西球员阿洛伊西奥(Aloisio)在比赛中和对方球员相撞,因为嘴里的口香糖阻塞了气管险些毙命,送到医院才抢救过来。
此后媒体中出现了各种关于口香糖的告诫,阿洛伊西奥在访谈中也允诺再也不碰口香糖了。
但我忍不住感到这些告诫有趁火打劫之嫌。在我的经验里,口香糖一直是众矢之的,原因不光是因为它有什么损害健康或摧残环境的作用,而也在于它是一种文化符号。
资产阶级习惯
我在北京的小学老师竭力反对口香糖。当时的理由是,口香糖是资产阶级的东西,而能吹泡的变类口香糖“泡泡糖”,那就更腐败了。
当然,这种具有腐蚀力的东西那时候在北京根本买不到。我得以品尝,是一位刚从美国来的小朋友提供的机会:我们偷偷摸摸躲在犄角旮旯里吹,可惜我始终不得要领。
小学毕业后我们一家人到英国来了几个月,回北京途中路过莫斯科,去红场散步时有个流里流气的少年凑过来低声用英语问我有没有“bubblegum”。
按照我当时的教育,这明显见证苏联已经倒向资本主义了。只是一些年后我才发现,其实各种政治立场的人都可能对口香糖有成见。
边走边嚼
提到口香糖,我主要会联想到两个政治人物。
一个是从1974年到1977年就任美国总统的福特。他的公共形象比较憨,在他以前做过总统的约翰逊对他的一句贬斥之语至今粘在他身上,那就是他“没有能力同时走路和嚼口香糖”。
另一个被口香糖粘上无法脱身的人是新加坡的李光耀。他担任总理年间规定不准吐痰,不准喂鸽子,也不准嚼口香糖,违者重罚,这一举措闻名天下。
他这些规定令有的外人羡慕,感到新加坡变成了一个文明卫生的国度,但也有人批评,说政府对公民生活未免管得太多了。
可以吃香蕉
前些年接受BBC财经记者彼得·戴(Peter Day)采访时,记者曾鼓起勇气问李光耀是否觉得路面粘着口香糖,兴许也表明人们多了一些创意。
他不以为然。“在地铁门上粘口香糖,弄得车门无法打开,我看不是创意,而是捣乱。谁要是嘴里没嚼东西脑子就不能转动的话,可以试试吃香蕉。”
口香糖峰会
英国负责环境卫生的市政官员可能有不少都对李光耀当年的执法力度感到钦佩。
面临口香糖污染问题的加剧,2005年英国和爱尔兰几个主要城市曾召开一次“口香糖高峰会议”。
根据当时的统计,英国地方政府每年为了清洗吐在街头的口香糖残迹需要开销1.5亿英镑。为此,地方政府主张对口香糖征税,为清理工作提供补贴。
根据他们当时拿出的数字,单是伦敦主要商业街牛津街的路面上便有30万处口香糖的残迹。
这个数字倘若属实也不足为奇,因为根据统计,英国有2800万人,也就是将近一半的人口都嚼口香糖。
促进脑力
可是为什么嚼?嗜好者能给你各种各样的理由,譬如能够提神,润喉,当然也能消除口臭。有人还说切葱的时候嚼口香糖可以避免流眼泪,感冒时可以减轻症状,还有人感到坐飞机的时候嚼口香糖可以缓解耳痛。
但我比较喜欢的是英国《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杂志几年前报道的英国北方诺森伯兰大学(Northumbria University)心理学家的发现,那就是嚼口香糖有助于记忆力。
三种解释,一个疑虑
率领研究的科学家安德鲁·斯科里(Andrew Scholey)对此提出了三种可能的解释,一是人在咀嚼的时候与记忆相关的内脑区,即所谓的海马状突起活动量增多。
他拿出的另一种解释是,海马状突起里面的胰岛素受体也许与人的记忆有关,根据这种设想,人咀嚼时会释放胰岛素,而胰岛素会摄取吸收血液里的葡萄糖,这也许能发生作用。
不过他说,他最倾向于最直截了当的一种解释,就是咀嚼会加快心跳,从而增加大脑的血氧供应,这样也就有促进认知的潜能。
我自己嚼口香糖的时候想到这样的理论颇有些安慰感。不过脚底下踩上别人吐出的口香糖,或者摸到他们贴在公共场所桌子或椅子底下的这种恶心遗留物时,我对口香糖到底能否真的对嚼用者的脑力有任何好处还是深感怀疑。
(鸿冈 2009年9月10日)
2009年9月12日 星期六
文化鸿沟:你嚼口香糖吗?
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穹隆夹壁内的口香糖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