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澧 更新于2009年01月9日
http://woodlee.z.infzm.com/2009/01/09/%E4%B8%AD%E5%9B%BD%E7%89%B9%E8%89%B2%E6%9C%80%E7%89%9B%E9%80%BC%E4%B8%93%E4%B8%9A/
兄弟我自从在《南方周末》“自由谈”偶尔露个脸以来,听到一些评论也颇收到几封读者来信(在此谨表示衷心感谢)。有趣的是,不少似乎来自考试复习大纲专业的高材生。
试看两位在体制内比较有江湖地位的。一位来信说拙文《手拿孤例,横扫天下》(《南周》去年10月16日)“讲的是并不难懂的道理。在中国广为人知的成语‘盲人摸象’表达的应是类似的意思”。另一位说拙文《“废物”寻梦美利 坚》(《南周》去年11月13日)“讲的其实就是包容的话题”。真真应了《圣 经》里那句话,“太阳底下无新事”。不管具体内容是如何展开的,人家一句话就把“纲”拎出来了。
考纲专业出人才,倒也容易理解。受到国际金融风暴影响,近来百业萎缩,只有考纲一枝独秀,仍在广招新血。工作难找,就有更多的毕业生要考公务员,于是国考复习大纲狂卖。见到沿海地区工厂倒闭而返回内地的民工潮,就有更多家长逼着子女一定要考上好大学,于是高考复习大纲热销。编制这些复习大纲的考纲人才也就到处抢手,出版社来者不拒。于是最优秀的学生都去读考纲专业了。
而且很多大学里,各院系都在悄悄转向考纲专业。不少大学生读友说,在他们学校,上不上课无所谓。只要考试前夜,熬通霄背熟教师发下的复习大纲,分数肯定过得去(题头图:考前透风课)。
考纲人才甚至不怕“海龟”竞争。领馆的朋友说,他们最近为“海龟”敲章敲到手软。那些在这次金融风暴中失去华尔街职位的留学生,纷纷对领馆说:这回终于清醒认识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决心义无反顾地拒绝美国银行的高薪聘请,回来为祖国母亲服务。这些所谓的“金暴海龟”,到国内招聘集市一看却傻了眼:怎么招人的都是印考纲的公司?他们读的金融、会计、法律和计算机,在美国是最讲究细节的专业,回国后难寻用武之地。
就是敝人自己,如今马齿徒长,大脑日销,怕忘了常识被后生家耻笑,每晚睡觉前,都要翻出新买的高考复习大纲再背几句。“秦国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 ”,伟大意义等等。不过,背完之后,还是要不禁想起从前小学历史课上,那个不知犯了什么事而被下放的老头,讲起故事来何等生动。
就说那位统一战争的老英雄王翦王老将军吧,秦王决心让自古以来就是秦国神圣领土的楚国回归祖国温暖怀抱,请老将军带兵出征。王老说我要六十万人。秦王说哪要这么多?王老说楚国太大,非要这么多。并举美国入侵伊拉克为证。由于土耳其不让美军借道,北面的军团无法参战,原计划南北合围的,只能改为南面的军团从科威特向北平推。萨达姆的干将们逃往伊拉克北部,美军却没有足够占领兵力。北部成了逊尼派抵抗中心,不但形成军事僵持,还给美国和伊拉克新政府造成很多政治问题。秦王却和美国总统小布什一样,不听老军人意见,让一位年轻将领带着二十万人进攻楚国。
结果秦军大败。秦王再次请王翦将军出山,这回,六十万就六十万了。老将军前线指挥作战,也不忘时不时派人返国讨封赏。这次是儿子太多,分家地不够,请大王赐几亩;下次是女儿出嫁,妆奁有点薄,大王能否给点钱?手下看不惯,说老将军您也位极人臣了,这么贪财,是否有点不要脸?王老将军呵呵笑道:全国兵马都在俺手里,俺要不是个眼皮子忒浅的田舍翁,大王能放心吗?不要脸没关系,不要命就玩完喽!果然,老将军不但打下了楚国,而且安享天年,而且福荫长庇儿孙,比亲密战友林彪幸运多了。
这样的故事多有教益!满是深刻的历史细节,这些细节既能联系国际现实,还能教人中国特色。俺觉得丰满细节比“伟大意义”之类的考试复习大纲管用多了。不过本人也是一贯紧跟潮流的,既然大家都喜欢考纲,咱也就背背考纲。上面的故事,也就懒得跟《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核对细节了,大概半是小说家言。
其实,教育部也觉得读考纲的学生太多了。一位网友说,他去家教,发现“现在的中小学教材变化很大。……新版教科书没有现成的条条框框,而是先给一例题后让你分析总结再填回教科书,……这样的改变自然是好,能锻炼学生思维理解能力”。但是,他见到“小孩的教科书写着工工整整正确无比的定理”——教科书改了,老师仍在教考纲!
兄弟倒是能够理解这些老师。老师总是希望学生有出息的,见到电视里一有群体事件就说是“一小撮坏分子挑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冲击政府”,老师也会想:看来还是读了考纲专业好做官啊,不管具体事件是如何展开的,人家一句话就把“纲”拎出来了。如果盘查细节,五千余名围困县委大院的“坏分子”,从工人到农民,从小商贩到退伍军人,从老人到孩子,可能有六、七个大类,每个大类都有自己具体要求,答复起来就很伤脑筋。只有考纲专业出来的,才能一刀切过几个大类而政绩横飞油水肥。老师就沿着这一方向培养学生啦!
其实,高层也觉得考纲专业出身的官员太多了。新华社编的《了望东方》周刊不久前有篇编辑部文章,《应对群体事件需要新思维》(猛一看还以为是转载《南 周》早了两个月的笑蜀强文,《处理群体性事件需要新思维》)。文章说,“群体事 件的背后,总有‘别有用心者’煽动,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认识逻辑”,但真正需要的是解决那些具体的民生问题,“城市出租车管理去‘寄生虫’化,对摊贩游商、‘黑车’、‘黑摩的’等被迫成为‘地下经济’的民 众自己解决饭碗的就业模式‘地上化’,搬掉教育医疗住房负担沉重的‘三座大山’”等等。
在一篇公务员策论考试范文里读到“黑车”、“黑摩的”这般具体例子,真是让人眼睛一亮。原来主旋律媒体里,也是有非考纲专业出身的非主流人员的。只是他们显然受到考纲同事的影响。如果范文作者不用“去‘寄生虫’化”之类的拗口字样,而是更具体地谈些出租车牌照发行应透明的细节,那就更好了。当然,如果能谈到最重要的最是“以人为本”的细节——不要在闹市区对载人摩的随意堵截,谨防人身伤亡事故——那就最好了。
2009年1月10日 星期六
中国特色最牛逼专业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