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恕不留名
最近我“荣幸”地受邀以“专家”身份参加了某地科委组织的科技进步奖评奖会议。联想到“三鹿奶粉”也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奖,再对比刚刚宣布的诺贝尔奖评选结果,不由得万般感慨!
我们的评奖活动在科委会议大厅进行,科委主要领导全部到会,评审专家再加相关人员几十位。科技进步奖的评审有好几关呢,首先是申报,然后是形式审查,再后是专家评审,就是我们干的活。后面还有公示、政府审批等过程。说起来专家评审是最具权威性的一关。
我们专家评审还分两步,第一步是专业评审,第二步是综合评审。专业评审委员主要是从事某专业的技术人员,但大都是各单位技术部门的领导,也算专业人员吧。不知道怎么把我这个什么都不是的家伙塞进了专家委员会,也许总是需要点缀一下吧。综合评审委员会主要是由各部门领导组成。从“专审”到“综审”,也就是说,“专家”从“技术”上把关,“领导”在“整体”上把握。
我们是有评选标准的,当然这个标准不是装在我们心上,而是印在纸上的。比如说“成果水平”,是国际领先还是国内领先;“创新性”,是首创独创还是部分独创;还有“技术难度”、“技术成熟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用推广价值”等指标,每个指标都层层分解,有详细的打分细则。
我们“专家”的工作就是阅读那些报奖材料,然后进行评议,并对每项成果打分。科技进步奖涉及的专业领域包罗万象,再加上申报材料很多,所以先由评审组长分配每个人主评自己熟悉的领域。对不熟的报奖成果怎么办呢?不是还有评议吗?评议的时候,主评人发表意见,并给出参考打分,其他人自己看着办吧。
最后,组长汇集各种意见,提出各项目的报奖等级意见,也就是说,报特等奖,还是一、二、三等奖的问题。当然,该写的文字材料还得写,该签的字还得签。最后好吃好喝招待几顿,再发给几百大洋作为酬劳。我们“专家”的事就算完成了,后面就是领导们的事了。
这套评奖程序看起来是很“科学”的。还有量化指标,也是很“严谨”的哟。各位看官千万不要以为科技进步奖是随随便便赏给某人的,那是需要“材料”的。
“三鹿奶粉”牌“科技成果”想必也经过了类似的评奖程序。它的报奖材料一定写得很漂亮。“技术水平”不是国际领先就是国内领先,哪个“宝气”专家敢说个“不”字。人家是开了科技成果鉴定会的,有那么多专家签了字的,还有技术查新报告、质量检测报告、用户反馈材料等等,佐证材料一堆一堆的,哪个狗屁专家凭自己脑子里的一知半解就敢否定材料里写的结论。至于“技术难度”?你敢说奶粉里加三聚氰胺的技术不难?“经济效益”?我的奶粉一年卖几十亿,效益还不好?你问其中有多少是采用了新技术生产的产品?你管那么多干什么?
我不清楚诺贝尔奖具体是怎么评出来的。只知道它并不需要申报,只是由全球知名学者推荐。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审时好像只进行模糊评审,并没有什么量化指标,好像也不需要首相、国王之类的“领导”把关。怎么诺贝尔奖就那么具有权威性呢?
(XYS20081012)
2008年10月14日 星期二
我所亲历的科技进步奖评奖会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